社会学考研名词解释知识点整理(4)

2023-01-21 02:2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考研名词解释知识点整理(4)》,欢迎阅读!
知识点,名词解释,社会学,考研,整理

社会化: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互活动习得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人的一生,一般分为初级社会(儿童、青少年期)、继续社会化(中年期)和复社会化(老年期)几个阶段。

初级社会化:指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即个人早期的基本社会化。一般指从出生到第一次正式职业的获得的阶段。是个人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解基本的社会关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成功地扮演最基本的社会角色和从事最基本社会活动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亦称“续社会化”。个人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熟练运用基本生活技能,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逐渐调整社会关系,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学习并掌握担当新的社会角色,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一般指中年时期的社会化。

复社会化老年人为适应社会角色转换、社会新的环境和知识更新的状况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即第二次社会化,故称。参见“老年社会化”

再社会化: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基本类型有二:(1)主动再社会化。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参与新的社会生活。一般出现在社会急剧变动或移民生活中。(2)强制再社会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强迫教化,对背离当时社会规范的人,通过特别机构在强制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化。再社会化不同于继续社会化,后者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常在不知不觉间进行。

反社会化:个人接受与社会传统文化相对立和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是对一定社会的社会化总目标的背离。主要有两种类型:具有积极意义的反社会化,表现为正向越轨;直接危害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那些以教唆别人犯罪为目的的反社会化以及反行为主体的行为。

超社会化:亦称“过度社会化”。在社会化过程中,一种减少个性增强共性,从而丧失主体性的个人发展或成长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有问题的社会化:

弱社会化:又称“社会化不足”。与“超社会化”相对。指社会化过程不充分,个人没有完全地接受社会共同的规范,没有形成适当的社会角色,过分突现个性。

社会化不足即“弱社会化” 双向社会化:除了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传递文化和实施教化外,同时下一代人反过来向上一代人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新的知识、技能,传播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在传统社会里,人的社会化一般都是单向的。现代社会,老一辈亦反过来向年青一代学习,形成双向。

社会规范:亦称“社会标准”社会中协调人们的相互与交互作用,维护社会共同生活,并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行为方式和准则。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具有不同形式或类型,依其对人们的行为指导、协调、支配、制约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1)强制性的,如法律规范;(2),非强制性的,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礼仪等。不同的社会规范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在阶级社会中,部分社会规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标准:即“社会规范”

社会价值: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社会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它涉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到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判断和选择,并直接规定人们的行为。

社会价值:导向为实现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而提倡的反映社会结构本质要求的社会总体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社会价值目标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对社会各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使社会在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形成对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认同,从而为实现社会和谐建立


思想道德基础。历史上各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导向。

社会认可:社会对个体的社会行为的肯定性反应。其表现形式包括舆论的肯定与支持,团体的赞许和表彰,他人的夸奖和仿效以及各种表示支持和赞许的表情、姿态、语气等等。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强化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倾向,加强正当行为的影响力;帮助纠正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消除因批评、惩罚等造成的冲突和隔阂,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地位: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即权利和义务的综合。是对决定人们身份和地位的各要素综合考察的结果。这些要素包括个人的阶级归属、政治倾向、经济状况、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其所担任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等。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的阶级地位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5d4484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