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2023-10-07 15: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活动

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师培训为

先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校本研修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一、研修模式

教师就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专业化就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而校本研修则就是推动教师专业蜕变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校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师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积极开展过的校本研修活动为基础,融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为了学

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这三点启程,秉持“四不”的原则,即为不千篇一律,不搞出花架子,不机械恶搞别人,不减少老师经济负担,融合大课题研究、“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教师过复习第一关、家长对外开放课等活动展开,稳步沿袭“五课三研”的校本研修模式。二、概念界定

五课:“备、说、讲、评、听”是教师的基本功,结合我校的“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采取“五课”互动的研修模式,通过开展互动式的备课、说课、听课、上课、评课活动,使教师钻研教材,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研:“研”,就是化解课堂教学中存有的问题。“三研”即为:主题研究、课例研究、思考研究。我校奠定了“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思考为价值观念”的工作思路。抓取教育教学中具有普遍性、逼使

切性、典型性的教育问题,引导教师进行观察、思索、交流与合作,实现快速成长。 三、活动主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行有效率教学。四、活动目的

1、通过“五课三研”的活动模式,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究怎样使教研组活动发展成教师集体参与、主动实践、深度研修的活动,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思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组内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甄选拎共性问题――非政府累积式研课――构成课后思考”系列活动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达至优化课堂结构,健全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五、出席人员:全体教学人员六、活动流程:(一)甄选共性问题。

问题决定方向。首先由学校教导处确立宏观主题,各研修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组内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组长遴选出共性问题,并将此问题确立本研修组的研修主题也就是小课题进行研究,并呈报到教导处。 (二)非政府累积式“研课”


抓住了问题,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有了这种超越,最后当然要改变课堂。我们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结

再分学校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和过评课第一关活动积极开展五课互动式的交流研讨。 具体流程如下:课前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主题确定授课内容,并进行集体备课――主讲人试讲――再次备课并修改问题――再次试讲――执教教师现场说课(听课教师带任务听课)――上课――组内一名教师总体评课――听课教师围绕本主题现场论课――打分――教导处汇总(三)形成课后反思

上一个流程完结后,并使最初明确提出的问题由潜在变为显性,研修教师通过文字去叙述自己的得与失,萃取观点,结晶思想,厘清一些模糊不清的、直白的重新认识,力求构成一个跨越式的提高,最后学校举行研修成果交流会,达至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七、活动建议:

1、出课教师做好出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组内的团结协作意识,达到共同备课的目的。

2、全体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听到、评课不少于5节,教导处将对教师听讲情况展开总结。

3、出课的专科教师提前通知所用班级的班主任,进行调课,不允许出现空堂。 4、评课教师必须紧紧围绕主题积极主动讲话,并明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评课完结后教师必须融合研修问题编写教学思考,并在本组校本研修成果交流会上展开汇报。 八、分组情况

九、各部门职责及上缴材料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责任人。负责制定本校的研修方案与项目研修计划,从宏观角度调控、统领本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分管领导:负责管理将研修内容贯彻落实给研修副组长,参予主题的奠定、听讲、评课,审查各种材料,严格执行各研修组日常工作的积极开展,确保各组的研修活动具备实效性,同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研修组长就是课题组长:主要负责组织组员确立本组的研修主题,各种材料的初检、上交、存档等工作。组织组员开展评课和二次上课等活动。评课前要布置好听课任务,要围绕小课题多角度评课,可以只评一个点,尤其是评学生的表现,一定安排专人。要细致到评老师一节课提问的次数、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等等。还要做好评课记录,针对大家的评课,进行二次上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3c4afb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