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

2023-03-28 19:3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儒林外史,读后感

【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

我刚接触《儒林外史》,是因为小学的一篇节选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 语文老师把严监生和葛朗台相提并举,并告知我们《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严监生就是其中一个具有浓厚讽刺韵味的例子。

当时我只真的吴敬梓的嘲讽读法的确入木三分,为了油灯里插满的两根灯油而不敢断气的细节独特而生动。

后来又学了《范进中举》,他中举后发疯的丑态更是被作者描写地细致娴熟酣畅淋漓,忍不住重读了一遍《儒林外史》。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王冕杜少卿,还是——被数人误解的严监生。

汪监生怎么会就是吝啬鬼!

他对妻子王氏的两个兄弟出手阔绰,他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是他出钱打点周旋……看完第五十五回,我认为严监生非但不吝啬,反而慷慨大方得很。就因为节选片段里临死前那两个指头,我们便认为他是古今中外数一数二的“吝啬鬼”,岂不冤枉了严监生?“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这也可以看做是节约吧?

汪监生并不吝惜,真正吝惜的就是他的哥哥汪贡生。汪贡生为了赖掉船家的船钱,假装昏病,把普通的云片糕看成就是化疗晕病的灵丹妙药,故意使船家喝下去,反必须船家陪他银子。他甚至还在严监命运后侵占汪监生的偌大家产,那嘴脸真让人无人知晓下何结论。

临死前恐费了灯油不肯断气的严监生,和天天大鱼大肉坐吃山空的严贡生,到底谁更吝啬?我以为吝啬是指对待别人而言,若一个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哪里能说是吝啬呢? 除了范进。

范进没什么文化这点我承认,但在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范进的生活除了中举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因此明知科举是独木桥,也要舍命去挤,哪怕被汹涌的河水淹没,也义无反顾。因为一旦过了河,便是康庄大道,从此一生无忧。

汪监生也好,范进也好,当然不算什么什么雅人高士,或蝇营或苟且,过活罢了。“狂狷名士,私奔才女,名门基友,Tikamgarh诗人,恸哭童生,中举范进,骗钱侠客,群居隐士……”彼时的儒林,每个人都被这滚滚浊流驱使着向前,大部分人就是儒林通行的性格,嫌贫爱富追名逐利。

但想想现在,我们大概就是如此。世上并无桃花源,那么在俗世里做个俗人,便是大多数人的宿命了。


毫无疑问,在儒林之中还有一股清流存有。开篇王冕自不必说,杜少卿也就是并作著墨较多的。我密过吴敬梓生平,辨认出他本人几乎与杜少卿如出一辙。客居秦淮河畔,仗义疏财,辞官不就。吴敬梓就是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吧——万贯家财倾尽,功名富贵不谋,可以这就是甚少人能努力做到的。

在《儒林外史》里,九十多个人纷纷登场又纷纷离去,他的描写冷静客观,就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这芸芸众生。

于是我想要吴敬梓写下《儒林外史》并非全系列为了嘲讽,也就是史事这儒林众生相。“长大科举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家道中落,数次科考,亲眼目睹官场斗争凶险,亲历家族争产风波”,以这样的人生经历,假以十年的光阴,去顺利完成一部《儒林外史》。 我也曾以为当官一定贪赃,而为富一定不仁。后来读完《儒林外史》,也知道在红尘之中每个人都有不得已处,于是学会了自省,也学会了宽容。人生在世,出淤泥而不染很难,举世皆浊我独清更难。

杨绛说道“人生实苦”,所以既为尘世凡人,且快乐这尘世凡尘。必须晓得这世间,正像《缘缘堂随笔》中所说的那样:“八代之处必城海,明多之时亮亦多,戏淡之时恨亦轻。”

所以,既有王冕杜少卿,也有范进严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28c802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