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2023-04-03 05:3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因数,乘法,反思,中间,教学

精选文档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属于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那么计算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上的缺陷,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活跃,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计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

二、把实践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探究”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上面两个片段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后,进行了算理的探讨,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借助老寿星锻炼的场景,自然引出每天要步行多少米的计算问题后,我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三、注重评价,提高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反思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困难的,上面片段二中,对于黑板上的6种算法,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许多课堂教师放下架子弓身与学生



1


精选文档

平等对话,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在追求所谓个性张扬,热闹的背后,总给人有肤浅、浮躁的感觉。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把课上得朴实扎实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有关0的乘法及一个因数中间0的笔算乘法,为以后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及多位数乘多位数做好知识储备。 在课开始阶段,我重点围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得出0×5=05×0=0。再通过想一想、同桌交流习题和师生举例的活动来进行此类乘法的补充,从而发现其规律。整个环节努力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我先让学生接触不进位的503×3,先解决0与一个数相乘得0,所以这时积的十位上的数应写0。然后再出现笔算503×8=(需进位的)这样就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上面两个教学片段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后,进行了算理的探讨,独立思考,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进行练习,发现一些学生出现的错误,如果是共性的再和学生共同探讨,如果是个别的,看看出错的原因,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

首先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我以学生已有的体会出发,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个小朋友的盘里有2颗糖,7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在黑板上用简笔画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得出:求72就是2×714(颗)。每盘减少一个颗,题目变成:每盘有1颗糖,7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也很容易得出:求71就是1×77(颗)。每盘又减少一颗,学生马上就看出来了,现在一颗糖也没有,没有就用0来表示,也就是0×70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轻而易举地收获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 在学生明白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定论后,继续往下学习例6。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应用。我把这个内容稍作补充和伸展,103×2是不进位的,105×3是个位相乘进位的,706×4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20xx×2是因数中间有两个0的乘法。经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历经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支配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证明,把教学内容换汤不换药的重新配合一下,不仅能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能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内容与原来相比,虽然增加了一些,但学生却学得快乐而有效。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二教学复习阶段,先进行了0的乘法和0的加法比较,通过练习实际举例来说明算式0+5=505是(500205突出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果。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先通过主题画的引入,探讨老寿星的秘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脑力训练。在新授部分,先让学生想一想,计算5083时,你觉得较难的地方在哪?(结果十位上会不会是0,从而带着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去验算,接着通过学生的说题,突出解决积的十位上为何不是0的道理。同时再通过口算的方法验证结果先算350038,再把两部分合并起来。通过比较竖式计算和口算的异同,突出计算竖式时的方法步骤:从个位起,分3步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注意哪一位有进位数的要加上。在练习部分,先计算10231093两道题,开始先让学生用口算的方法,算一算结果。后通过竖式计算,比较说一说这两道题十位中间为何不一样。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f62ad2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