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你和孩子“打成一片”了吗?

2023-02-11 08:3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你和孩子“打成一片”了吗?》,欢迎阅读!
打成一片,随笔,孩子,教育

教育随笔:你和孩子“打成一片”了吗?

在绘画《蔬菜宝宝》中,我像往常一样讲解完绘画的要点,便随即巡回指导幼儿作画。当我走近瑶瑶,发现她还没有开始作画,便催促起来:“瑶瑶,想好了吗?”瑶瑶看了看我,搬弄起纸和笔,我仍在一旁提醒:“瑶瑶,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我见瑶瑶提起了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便走开了。没一会工夫,当我再回头看瑶瑶的画时,发现画中添画了许多可爱的蔬菜宝宝, 我很惊讶,原来瑶瑶完全能独立完成这幅画。 为什么老师在瑶瑶身边她一直不画,老师一走开,她就很顺利的完成作品。我们经常说:老师要与幼儿打成一片,要参与活动,成为幼儿中的一员,那在绘画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指导为什么会有以上这种情况呢?首先,“打成一片”从心理上是指从内心真正的接纳、理解孩子,而从物理角度上看是拉近空间上的距离。活动中,我和瑶瑶的物理距离是近了,一开始我就接近瑶瑶,并引导她想一些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蔬菜,但瑶瑶并不适应老师在旁的指导和催促,老师的举动反而给她产生了压力,绘画过程也显得那么的被动。由此可见,在绘画过程中,老师与幼儿之间解决了物理距离,但并不一定就是解决了心理距离。

在美术或其他活动的操作过程中,老师一开始就巡视指导,围着幼儿转,显得无意义,反而会给幼儿产生压力,而应面对幼儿后退一步,先观察幼儿,学会等待,当发现幼儿向你求助,这时候你才有目的的接近,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有时向前进一步不如向后退一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d3cedf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