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案

2022-04-09 03:0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案》,欢迎阅读!
秋天,怀念,教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5《秋天的怀念》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情、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难点:感受“好好活儿”的真谛,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了解词义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神色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暴怒无常 泼泼洒洒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事迹。课堂交流

3.内容情感:读完后,请同学们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4、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1、结构线索:

2. 分析标题: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3.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次数

1 2 3

看花态度



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三、品味语言,体会母爱

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2.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2. 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让你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怀念”——“读出思考”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3. 【拓展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

。”穿。” ---------《合欢树》

【拓展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

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

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拓展阅读四】“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五、学习小结:

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史铁生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六、达标测试

1、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选择正确的答案 A、神态的 B语言的 C、动作 他憔悴的脸显出央求般的神色。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意思是( A 母亲很难过我的双腿瘫痪了 B 母亲怕我心里难过 C 我的双腿瘫痪后,母亲变得神经质 D 母亲怕刺痛我的心 3“她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意思是(

A 她离开家了 B 她死了 C 她生气了 D 她住在医院里了 4、母亲昏迷前说的话,说明(

A 母亲最爱自己的两个孩子 B 母亲最想自己的两个孩子 C 母亲最不放心自己的两个孩子 D 母亲这时已经不清醒了 二、简答题

1“她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是一种委婉表达。在你的母语里如何用委婉的方法来表达“死”的?先写出你的母语,然后再翻译成汉语。

2、写出两句描写秋天的诗句并背下来

3、像史铁生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请举一个例子,说说他(或她)的事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dd95e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