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见文言句式

2024-01-02 11:5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常见文言句式》,欢迎阅读!
句式,文言,语文,常见,高中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一、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只用""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表被动,""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的动作是由""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或动词前加"",形成"............"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


下》

""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表被动。如:"(巨)偏在远,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构成"............"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0ae25a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