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2-04-21 04:05: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欢迎阅读!
田野,希望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第4



在通辽市科左中旗,有一位和改革开放同龄的年轻牧民春梅,提起她,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她是勤劳致富的好榜样。

春梅是花胡硕苏木产业屯嘎查的牧民,她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贫如洗发展到现在拥有 136 头母牛、760多亩承包饲草料田,年收入 50 余万元。春梅说:“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较早地实行了以“大包干”“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牧区经济得以恢复并较快增长。

1993 年,高中毕业的春梅与王金刚组成了小家庭。婚后,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夫妻俩就背负上沉重的家庭债务。春梅和丈夫大胆尝试“大包干责任制”,利用公公留下来的简易牧铺,承包了村里 650 亩牧业用地,建立起小规模家庭牧场。春梅说:“那几年,在荒郊野外安营扎寨,过起了没邻居、没电、没自来水的生活,常常是‘油灯伴着图书,三餐伴着牛羊’,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几年下来,春梅不光还清了全部的外债,自己的养殖场也初见成效。到 2011 年,家里已经有了 200 只羊、 15 头牛,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九五” 到“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农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坚持优势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积极推进科教兴区战略,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

在家庭牧场发展的过程中,春梅深深地感受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生产发展,她开始意识到科技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她自学养殖知识,虚心向专家请教,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农业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项目一启动,春梅就第一个报了名。

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春梅不仅学到了科学的养殖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经营理念,思想观念有了突破性的转变,认识到现代畜牧业离不开现代技术、现代机械、现代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的支撑。为了改变自己“小而全”的养殖模式,春梅大胆地卖掉原有牛羊,专门养殖西门塔尔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西门塔尔牛存栏136 头,成活率达 100%

2000 年左右,为改善草原生态、恢复草原植被、防灾减灾、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自治区又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禁牧、休牧、轮牧等重要政策。

春梅是个有心人,在生产实践中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草原。她积极响应政府关于禁牧的有关规定,种植、青贮人工饲草,加大秸秆利用,科学优化饲喂方法,实行舍饲饲养。创新求变收获了回报,不光牛的营养得到了改善,饲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每头牛的年收益达到了 5000 元。

在花胡硕苏木产业屯嘎查,很多养殖户都受到过春梅的帮助。村民苏道毕力格的养殖成效一直不好,春梅和丈夫就经常到他家上门指导,把他家的牛当作自家的一样养,经过春梅的帮衬,苏道毕力格家的牛繁殖得很快,成活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已经有 26 头了。




2016 年,春梅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获得者,她的成功经验在当地广为流传。■ ??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牧业厅 )

(责任编辑 / 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49ab13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