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见习日志(暑期社会实践日记)

2023-04-18 00:0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区医院见习日志(暑期社会实践日记)》,欢迎阅读!
见习,社会实践,暑期,医院,日记

本文由 第一公 文网go ngw en . 1 ke j i a n .co m 收集 整理 8 社区医院见习日志(暑期社会实践日记)

716号,来到社区医院见习第一天,既兴奋又紧张,顿时感到压力和责任。

第一幕

刚来的实习生抽吸密封瓶药液时,由于压强,输液器装置未拧紧等原因,2/3的药液浪费。这引发思考。1.遇到类似的或者更严重是问题,都不能惊慌失措。当时我很淡定,为自己当时的镇静感到高兴,换做在学校里我老早都尖叫了,我是个神经质的人。2.任何属于操作人员失误的问题都不能当着病人及病人家属讲出,现在医患关系严重,我觉得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更多。

第二幕

帮完一位病人点滴时,干好另一为病人需要,由于心急,自己的手指被针头挫伤了,流血了,自己处理了伤口。让我意识到1.仔细的重要性,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病人和自己的安全。2.换药液时,若动作慢,为避免空气进入,先关闭活塞。若空气多,则应排气。3.阿奇霉素最后

第三幕

目睹医生缝补伤口的全过程,不由想到几点。1.社区医院无菌意识不强,比如带手套。2.区医生对一些事物不是很负责,比如:医院来了一位被玻璃碎片割伤的伤口很深的需要缝补的病人,病人家属问医生伤口内有无玻璃碎片,他说,"应该没有吧",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即使病人不说,医生自己也该意识到,再者回答问题也不应模棱两可。

第四幕

医护人员配置药液时,忘记配一瓶地塞米松,就这样给了病人。我感到对不起。1.我们不应浪费病人用钱买的任何药液,我们要负责。

第五幕

准备帮病人拔注射液时,病人为了不浪费那么一丁点的药液,硬要茂菲式滴管不滴为止,结果回血。1.对农村尤其是老年人要宣教相关知识,避免文盲的遭遇。2.光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遇到上述情况,还需熟练的操作技能(若回血渗到滴管,需换一支输液器)3.没回血,在针头下垫棉球是措施之一。

第六幕

抽吸药液时,学姐说不是这样的。是的,学姐们抽吸药液的手法,打针的手法和稀释药液的


方法都与我们学的不一样。1.教科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从实践中来2.自己操作真的真的真的有待提高,虽然只是大一,但自己不满意

早上7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半到4点半,真的很累,脚都僵了,但不抱怨!!!

717号是我社会实践的第二天,相对昨天来说,对整个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今天我把昨天整理出来的困惑向医生请教了(处理外伤没必要用凝血剂,避免凝血;药液分别滴加进氯化钠溶液,葡糖糖溶液及氯化钠葡糖糖溶液注意避免沉淀)他也细心答疑。今天又长见识了。1.消毒伤口时先用双氧水,再用氯化钠,最后用安尔碘,消毒时圆形式消毒,不能在同一个部位重复,以污染。2.换药液时,若有气泡,让病人抬高手臂(避免卷输液管时针头拔出)卷输液管,将气泡排进输液瓶中,实在不行的话,排掉液体。3.换药夜时,一定保持无菌无菌无菌。4.前几天病人做过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当时静脉输液无不良反应,但今天出现皮试部位红肿瘙痒症状。原因有待明天去请教。

今天比昨天病人少了很多,都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今天学到的东西就这么多,日记到此结束。

718号是我志愿的第三天了,今天带教的是另一个学姐,她们各有千秋。她教我很多,虽然有点懒,哈哈。1.排空气:不成功的原因是要卷紧,从气泡下方。茂菲式滴管液面过高,倒置溶液瓶将滴灌内的液体挤入溶液瓶2.阿奇霉素,特步,天麻等低俗要慢,特步最慢。3.针头与书上教的不一样,手不必持针翼4.抽吸药液的手法与书上的也不一样5.电子血压计的测量及原则

今天病人不是很多,却也傻坐到17:00,有点无聊。

719号是一个激动,失望,愧疚,愤怒的一天。

激动:妈妈因呕吐,头昏需挂点滴,她成了我的实验品。从配制药液到静脉输液到结束都是自己单独完成。妈妈说打针时一点都不痛。不管是真是假,她都给了我无声的鼓励。

失望,愧疚,愤怒集聚一身:妈妈主诉"呕吐,头晕".医生为其测血压80/100mmhg.医生说低血压,处方药为天麻注射液和氟桂丙嗪。按医嘱给药后,就去开发区发放明天免费测血压,血糖的消息。中午回到家,妈妈身体仍不适,那时才想到医生未为其测生命体征,甚至体温也没测。用家中温度计测得39.1摄氏度。因妈妈不肯去医院挂点滴,遂我去另外一家医院配药。那个医生说天麻不适合等之类的话。为什么面对同一个主诉,同一种药,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说法!?为什么当一个病人来就诊,生命体征都不测!?我觉得医生有责任,患者也有责任。所以患者主诉一定要讲明,重重之重。面对一个临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当时却没有提出意见要测体温,纠正80/100属于正常范围,不能主见地判断药物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觉得自己即使成绩第一,没用到实际中,不能学以致用也是白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3b87f3915f804d2a16c1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