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2022-03-22 04: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欢迎阅读!
阅读理解,公式,万能,语文,小学

语文阅读技巧--【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中心句在开头,开篇点题,总领下文,使文章中心更加明确;环境描写在开头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此句运用比喻将……(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此句运用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具有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出了某物……的特点。

3排比: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 答题格式:此句运用排比写出了……的特点,强调……(内容),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气势、感情。

4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此句用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考,从而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此句运用反问语气强调……(内容)加强了语气,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6、对比:此句运用……和……对比进行,强调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7反复:此句运用反复突出了……的特点,加强了……语气,增强了……的感情。 8、夸张:此句运用夸张突出了……的特点,给读者鲜明强烈的印象。 9、对偶:此句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10、引用:此句运用引用增强说服力,使语言精练、含蓄。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概括归纳

1摘抄并归纳:1摘重点句法(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2摘抄过渡句:一般承上句为上段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段意。 2、串联法:串联层意、节意、关键词。

3、取舍法:取详写的重点段落意思作文全段段意。

4、抓体裁法:写人写事的文章:谁干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补充:写景状物文章:什么怎么样,或什么外形、性能、用途…… (六)给文章划分意义段: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变化)划分段落。不能每见到一个时间词句就分一段,应该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2、按照空间转换(方位顺序)和人物活动场所的转移划分段落。

3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起因——经过——结果;或结果——起因——经过(倒叙)

4按照事物不同内容和性质划分段落。一般状物、写人的文章多采用这样的划分方法。

5、按照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总分、分总、总分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记叙文四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段落大意合并法:

3、摘录法:摘录文中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 4、题目扩充法:在题目上补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有时比较杂乱的可直接概括为:写了谁在……情况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答题格式:本文主要写了……(时间),……(地点),……(人物),干了……事(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文章主旨(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表现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


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答题格式: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 示了……深刻的道理。

()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读完文章你有哪些感想(启发)?或:你有哪些收获、体会、感悟、想法?

必须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回答。

1、明白了……(道理),以后,在学习中(生活中)我要……(做) 2、被文中的……(谁)……的精神所感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像……那样,做一个……的人。

答题格式:1、读完本文后,我深深为文中……(谁)……人精神所感动,我也要像文中……(谁)那样,做一个……的人。

2读完本文后,我明白了……的道理,以后,在学习中(生活中)我要……(做) (十)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景物、场面}、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的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细致、感人。 抒情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十一)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 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十二)说明文中“大约”“至少”一类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大约” 一词……(根据语境回答)去掉后的意思就变成了……,这样就违背了句子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74b4de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