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

2022-10-01 13:0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欢迎阅读!
中国,有的,实力,分析,文化

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

(一)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5000 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

的文化积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世界古代的几大文明,如埃与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加文明等都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下,唯有中国文明长盛不衰,从远古洪荒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文化瑰宝,这些珍奇的文化遗存从上古时代一直排列到现代的整个中国文明史序列,而且分布在从XXXX从漠河到海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勤劳的人们从石器时代走到网络时代的壮丽诗篇。辉煌的故宫、巍巍的长城、谜一样的秦皇陵、神秘的三星堆、神圣而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不胜枚举的古迹如星斗一样闪烁在中华大地。中国的文化是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汉唐文化孕育了辉煌的汉唐盛世,形成了汉唐帝国,其辉煌的文化辐射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华文化圈,不但对中国的统一,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今天还有不少亚洲国家甚至已经将其作为本国的民族文化加以传承。北宋时期佛学东渡,与中国文化融合,中国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大体系并存的文化景观。贯通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明清时期中国的绘画、园林艺术、瓷器源源传入欧洲,中国的经籍从明末清初开始西传,中国功夫、书法、绘画、传统服饰、京剧、中医等在世界上都很有吸引力。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为各国人民所喜爱。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热在一些国家出现,我国自 2004 11 月在韩国首尔成立首家孔子学院以来,目前全球已成立上百家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甚至第二语言。美国《时代周刊》曾专题报道了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地的非华语人苦学汉语的现状。在很多地方苦学汉语的非华人学生数以 50%以上的幅度增长,懂得汉语成了毕业生履历表上时髦的亮点。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各种文化节、文化年陆续在美国、英国、韩国、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上演。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沟通桥梁为文化外交打破了西方的信息封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市场和影响力,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和建立普遍信任,对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风俗的差异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有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与全世界数十亿人。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内含普世价值,可以作为文化吸引力的基础发挥作用。

(二)拥有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勤劳、

勇敢,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走出国门的华人越来越多,海外的华文媒体也迅速发展起来。纽约市区的许多报摊都有各种华文报纸出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中餐馆里,你可以在等着上菜的同时,阅读当地出版的华文小报,看华文电视已经成为海外许多华裔家庭每晚的固定节目”……如果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的 1815 年算起,到这个世纪之交,海外华文媒体至今已有近 200 年历史,其间海外共有 52 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华文、华文与其他文字合刊的报刊,累计总数约 4000 种。20 世纪 30 年代,华语广播电台出现,20 60 年代以后又开办了华语电视台。它们挟新科技手段后来居上,形成了蓬勃的发展势头。20 90 年代中期,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海外华文传媒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一大批华文报纸进入网络,出版传统媒体的电子版,从而使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仍在出版的印刷媒体有500 多种,其中固定出版的日报有 100 多家,华语广播电台 70 多家。一般来说,海外华文媒体大致分为三大块:一块是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发行量较大的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二是老华人办的报纸,像《金山时报》、加拿大早期的《龙报》等,其中的一些报纸已经停刊,能支撑到现在的仍以老华人为主要读者;第三大块就是近年来新办的各类报纸,大多是新华人办的,比如俄罗斯、东欧各国、毛里求斯、南非等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华文报纸。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北美、西欧和东南亚已经逐步形成3个华语电视中心。中央电视台的英文国际频道 CCTV- 9 积极与 CNNBBC 接轨,完全用英语 24 小时向世界播送中国的新闻、商务、旅行和文化。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华文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有配音的中国电影经常在亚洲和西方的戏院上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华人华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华人教育的发展,华人社会捐资助学、兴办华人教育的热情高涨,使全球华文教育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海外华文媒体在抨击中国威胁论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

的表现与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国际公众在心理、行为上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会产生比经济、军事更加显著的效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形象问题,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自强不息、开放进取、和平发展的中国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支持。1949 10 1 日,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形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同志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统一的国际形象思想体系,即独立自主的民族形象、维护和平的外交形象、改革开放的发展形象、文明进步的精神形象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形象。中国加入 WTO以来,依照该组织规则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尤其是 1997 年,中国顾全大局,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恐怖主义,先后加入 12 个反恐公约,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在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公利等方面,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自由的宗旨,尊重和肯定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德黑兰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确认的人权准则,已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 21 项主要国际人权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全国各地举办国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长安雅集大型国际文化活动、XX国际艺术节、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XX省国际茶文化活动、国际旅游文化节、XX国际文化节等使人印象深刻。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按照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要求,提出了推动国际关系XX化的新秩序,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观,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持久和平的新安全观,以与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新文明观。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交流,不仅宣传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也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心理距离,文化交流还促进了港、澳、台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以参与者、合作者、建设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国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明显提高,话语权明显增强。尤其是 2007 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中国在俄罗斯成功举办了中国年活动,2007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周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2007 年是中韩建交 15 周年也是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中韩交流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西班牙文化年等都红红火火。20XX奥运会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迄今已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主题活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2010 年通过申办和举行XX世博会,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切实地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继续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与孔子学院类似,还有已经国际化了的少林寺,比如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武术、中医、风水兴趣浓厚。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对日本在经济上的依赖远远大于中国,日本的汽车、电器已经深入到阿拉伯人的千家万户,但阿拉伯人仍对日本缺乏像对中国人那样的好感,因为阿拉伯人更看重中国的文化和外交。


.

(四)“共识”或“中国模式”的吸引力。 2004 年上半年以来,国际主流媒体对

中国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4 20 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经过了 20 多年的改革,中国迅速崛起,这种发展经验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至少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5 11日,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拉莫的一篇题为《共识:提供新模式》的论文,对中国 20 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共识或叫中国模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中国模式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中国模式的关键是按照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在改革的道路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承认文化的多元主义,既不盲目排斥外来思想,也不盲目照搬外来思想,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中国模式体现为以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和平共处为出发点,既不要求别国按照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走,也不屈从于大国的压力,而是探求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成功为后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经验,无论这种模式成熟与否、普适与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加大,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来华的留学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累计接收来华留学生 146 万人次。2008 年度来华留学人数首次突破 20 万,共有来自 189 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 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92 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2008 年比 2007 年增长14.32%。不仅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来华留学教育层次也进一步提高。2008 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 80005 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同比增长 17.29%,这个速度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其中,韩国、美国、日本位列来华留学生人数前三甲。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依次是、XXXX。据统计,从2001 年至今,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年增长率超过20%。目前,中国接收留学生的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已经达到了 610 所。而就在 2009 年,中国已经拥有来自全世界 190个国家和地区的 23.8 万名留学生。可见中国的吸引力之大。中国教育部即将出台新的《留学中国计划》,初步确定到 2020年,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将扩大到 50 万人。2001 年,我国在XX APEC 会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来的巨大成就,树立了中国人愿意融入国际社会、负责任合作的国家形象。2008 年,全球聚焦中国。承载着 13亿国人奥运梦,百年的梦想在这一刻实现。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奥运、科技奥运的风潮扑面而来。本届奥运会是历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共有 204 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代表团参加。2008 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也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加深。2010 XX世博会的举办,再次向全球展示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成就和中国形象,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77713d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