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的区别

2022-12-30 06:5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的区别》,欢迎阅读!
区别,外语,习得与,习得的

要: 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都是关于习得有别于母语的另一门语言。一方面,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另一方面,一些因素又使它们有所区别。本文诠释了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的区别,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区别两者,进而提高其语言习得。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外语习得 区别

在很多研究中,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和外语习得(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fla)之间并没有严格界限。在这些研究中,两者指的都是学习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二语习得与外语习得并不冲突。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两者在很多方面不同,例如学习重点、学习方式及学习动机等。

一、二语和外语

二语即所指的目的语言在学习环境中是公认的、广泛使用的交流工具。而外语所指的目的语言在学习环境中并不是公认的、广泛使用的交流工具。

语言教学家斯特恩(stern1983)指出,二语具有官方的或者公认的社会地位,其重要性相当于甚至超过母语。一般情况下,二语为应用于教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官方语言。此外,它具有很好的语言环境,人们普遍学习并使用该语言。例如,英语在新加坡是二语。1987年后,新加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使用英语(彦治强,1998。与之相对的是,外语并不是官方语言,在教育或者行政领域很少使用。人们学习外语大多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并带有特定的目的,如出国旅行、阅读外国文献等。因此,在香港地区是二语的英语在中国大陆却被认为是外语。

总而言之,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区别二语和外语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

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都是关于学习除母语外的另一种语言。由于所学习的目的语言不同,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也不一样。一些研究者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该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在这种环境下应该称作第二语言。“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原因是,学习者的目的语在本国不作为普遍的交际工具。另外,这种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也就是说,二语习得发生在目标语环境中,而外语习得则相反。

三、习得方式

克莱因(klein1986)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将习得分为两种:自然习得(spontaneous acquisition)和有指导的习得(guided acquisition。自然习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习得过程,没有明显的学习行为。学习者在自然的习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交际方面而不是语言形式方面,因而是一种不经意的学习;而有指导的习得是由教师指导或通过教科书进行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教学指导的情况下的语言习得,精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系统的某些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上。由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的定义可知,二语习得趋向于自然习得,而外语习得趋向于有指导的习得。

艾利斯(ellis)提出,二语习得是一种未经指导的(或者自然的)习得过程,而外语习


得是一种经过指导的(或者课堂的)习得过程。由于周围的人们广泛使用目的语,二语学习者无意中习得该语言。他在日常生活中听、说、练并用目的语,这使得他能够轻易地习得该语言。而在外语习得中,外语学习者带着某种目的有意识地学习目的语。由于没有外语语言环境,学习者必须走进课堂从教科书上习得语言。学习者试图理解语言知识,进而掌握该语言。他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并使用目的语。

四、文化接触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连,无法分割。学习一门语言,学习者需要与其文化接触,适应该文化。换句话说,语言习得过程必须伴随着文化习得。

毫无疑问,在与目的语文化的接触方面,二语习得占据明显优势。而众所周知,语言习得与文化接触紧密相连。因而,其它同等条件下,该优势使二语习得比外语习得效率更高。二语学习者可以便利地接触到相关文化,大大促进其语言学习;而外语学习者对相关文化的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语言学习。

五、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加德纳gardner为,学习动机可以导致二语习得的成功。毫无疑问,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加德纳与兰伯特(gardner and lambert)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兴趣,希望参与或与其文化群体相结合,它“反映出学习者对目标语人民和文化的个人兴趣”具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乐于接触外族人,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也比较持久。后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如为了通过考试、找工作或者到国外旅游,“反映出外语学习的实用价值和有利之处”当学习者实现其目的后,就有可能停止学习,因此其学习兴趣没有前者强烈和持久。

一些研究表明,二语习得更多基于融入性动机,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主要为了当作一种交际工具。由于二语学习者所在社团中,目的语被当作公认的交际工具,他学习该语言就是为了与社团成员交流,以便成为其中一员。目的语在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它甚至成为学习者融入社团的通行证。而另一方面,外语习得更多是基于工具性动机。学习者主要为了一些实际的个人目的学习目的语,如通过考试、找工作或者阅读外国文献等。由于没有实际必要性,以及没有目的语环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使用目的语。他学习语言不是为了与人交流,而是为了达到一些实际目的。

六、学习重点

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手段和学习动机都不尽相同,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的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语是为了能够用该语言进行交流,因此他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语言的使用功能上。他较多地关注用该语言交流的效应和效率,而较少关注语言知识本身。学习者在使用语言过程当中不去担心语法错误,也不拘泥于语言理论条款的约束,所学到的语言更加实用、更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由于外语学习者具有务实、具体的学习动机,他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语言知识本身,如语法、句子结构等。学习的内容大多参考教科书,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相差甚远。他对语言知识掌握牢固,但可能无法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他所关心的是目的语如何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7a73eb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