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说课稿

2022-11-05 20: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相遇问题说课稿》,欢迎阅读!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颍上县一所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相遇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析教材、理清思路;优选教法、注重学法;优化程序、突出主体。这三个方面涵盖了我设计《相遇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思想。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节知识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一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且掌握路程=时间速度这个基本公式,还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为学习本节课知识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想孕伏。本节重点设计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主要学习“相遇求路程”的知识,是在一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迁移类推到本课时的,所以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对此,课下我收集了许多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中贯穿了许多音像教材,希望能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希望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新课的开始,是在原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再次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对“相遇、相对、同时、相距”四个基本概念的理解,缩短了学生认知与新知识的距离,为新内容的学习做了准备。

在新知识学习的设计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提问、合作交流,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因为学习数学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具的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探讨、对比、总结进一步掌握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的求两地之间的路程。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生活事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建立问题意识,主动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要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新理念”思想:“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使用教含糊的词语如:了解、培养、理解、欣赏等”,目标的设定还要求全面、具体可测,我采用了以上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速度道具两个、U盘一个。 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1.知识的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启动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在教学新知识时一定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结构,认知水平的共同点和分化点,为学生架起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相遇问题是由两个物体运动完成的饿,而一个物体的运动类推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是本节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所以,先复习一个物体运动求路程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适当的铺垫。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感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计

1 / 2


相遇问题说课稿

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运用flash线段图或教具演示等传统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信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节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充分的读题,审题和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加深理解关键的字、词、句,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规律。在已有第一种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尝试第二种解法,并归纳两种解题方法。使学生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后,教师设计一些有层次、有坡度、发展性的课堂练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A.与例题平级的对应练习。 B.比例题稍难的深化练习。 C.比例题难的拓展练习。

这样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反馈了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结构,解法的掌握,止了思维定势。

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020317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