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2022-09-26 01:0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留守,调查报告,儿童,关于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2011715812日,我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针对留守儿童的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调查现状和解决对策如下: 一、 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上犹县现有人口35.4万,其中,常年在外务工6万多人。目前,全县有留守儿童7359人,其中男3869人,女3490人;初中生3047人,小学生3770人,幼儿园542人。留守儿童被监护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即随祖父母生活的5817人,占79%;二是亲朋监护型,即随亲朋生活的1054人,占14.32%;三是社会监护型,即寄宿学校的430人,5.84%;关系不稳定的58人,占0.79%。从泾县实际看,对照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留守儿童问题基本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成绩欠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上犹县的情况来看,有7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其次是性格缺陷。一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江浙沪等发达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与留守子女联系不够,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关注和指导。二是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是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调查显示:31%的人平时有说谎的习惯,有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戏30%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15%有过偷东西、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还存在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关爱留守儿童举措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犹县充分运用学校、政府和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关爱工作新机制,形成由关工委、妇联、共青团、公安、乡镇政府等部门参与,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理工作,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主要方法有: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树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通过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提醒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常跟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动态。同时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二线一室制度。即:建立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热线电话联系制度,家长和留守儿童热线电话联系制度,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留守儿童问题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薄弱环节。原因之一是政府的能力有限,而留守儿童人多面广,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方往往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薄弱,单纯靠地方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另外制度上也有缺陷。根据《义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实行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适龄儿童少年只有在其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外出务工者如果带孩子进城就读,必须缴纳较高的借读费和学杂费。无力负担的农民工只好把孩子送回农村。有关规定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热心人士积极投身到关爱留守儿童事业上来,但社会力量缺乏整合,机制还很滞后。社会个体若接受过多留守儿童,精力有限,管理很难跟上,往往带来一些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上犹县的实践,我们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积极发展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作用。 由政府整合各部门力量,建立健全全社会齐抓共管机制。利用媒体来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扎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务工就业,不断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

最后是调整政策,完善流动人口的配套服务。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民工及其子女纳入务工所在地政府管理主体,保证务工人员子女就地上学。尽力减收、少收、免收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尽最大可能为有条件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提供方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2b168671fe910ef12df8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