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启示

2023-02-13 17:3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家思想的启示》,欢迎阅读!
道家,启示,思想

道家思想的启示 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在这里,“不敢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顺应时势,不主观妄为,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这些主张对于我们自觉地转变教育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道家提的顺应时势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上更自觉地顺应时势,认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而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承担起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种人才。

由自然无为的原则出发,道家又提出了物各有宜,顺应本性的思想。“各便其性”,宽容兼收”,他认为,万物有其特性,不同的个体各有自己的本性和长处,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保持各自的特性。“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这种人各有性、因材施教、兼收并蓄、宽容不苛精神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既然物各有性,物各有宜,那么,就应该宽容不苛,接纳各种人才,兼收不同的思想。也就是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各种不同类型教育象的特点,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多元发展。

重温道家“各便其性”“因材施教”的训诫,能帮助人们走出误区,这些主张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是充满辩证法的智慧之言,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思考、学习的活动主体。

道家强调应该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扭曲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失去了正常的状态。 庄子说:“屈折礼乐,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里的“为学”,指的就是仁义礼法之学。道家是在批判儒家仁义礼智之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想的。这里完全否定了仁义礼法之学,固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却蕴含着超越现有的文化传统、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它启示人们冲破既有的、僵化的知识的束缚,摆脱现有知识的压迫,发挥直觉思维的创造功能,勇于改造和超越陈旧知识,去探寻更高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多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观察和分析的机会,为他们开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广阔空间。

但是,在我国教育界,“权威型”教育还较普遍地存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及研究方法代代相传,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阻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道家创新精神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有着特殊意义。

道家还提倡“不言之教”“效法自然”“行不言之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效法自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走出书斋,拓宽视野,以物为师,从实践中学习,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行不言之教、效法自然的意义,对于我们改革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亦不无启迪。传统的教学以言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上成了贮存和传达教师之训或教科书之言的录音机、传声筒,成了存放知识的仓库,因而难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而在当今社会,教育者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注意和需要,不能再以“一言堂”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应一成不变地占据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某些教学活动中担任主角,实现教育由权威型向民族型的转变,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努力实践,畅所欲言,让教学的双方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道家认为,“道”是难以用言语进行描述的,因为凡是语言所能够表述的,必然是具体的事物,也就有着局限性,而不是“道”这一宇宙万物的本体。《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主张启教育工作者,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言”来获得“意”,培养能够使人终身受用的能力。即通过传授具体知识而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学习具体知识而体悟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从传统的“知识型”教育向现代的“智能型”教育转变。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迄今为止,传统教育还以其强大的惯性在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道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精华,道家文化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源泉,受道家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科技文化人才灿若群星,这一现象决非偶然。因此,从道家文化宝库中吸取智慧,继承、弘扬其思想精华,进而作出新的诠释和发展,这对于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将大有裨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d178ee856a561252d36f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