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2023-02-26 04: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天都峰,反思,教学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 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 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


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2.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这是最初我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但在之后对课文更深层的剖析后,我发现这样做,也就把“小妹妹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和“老爷爷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这课文中相融的两个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深层的内涵。所以在后来执教的过程中,我转而采用了两部分内容联接起来,边读边想的方法。通过重点词句,标点符号的理解,让学生逐层认识课文中小妹妹和老爷爷的心理变化。整体感知,学生的印象更深,理解也自然更透彻。

边读边想贯穿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但实际教学下来,发现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相对单一,整篇课文的各个环节反而衔接不自然,没有整体感。如果在教学设计时,把课文内容分成老爷爷和小妹妹的两次对话,并相应的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整个教学肯定会更加流畅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5854fa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