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2022-12-07 10:3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欢迎阅读!
能力,抽象思维,随笔,运用,观察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对于信息技术课,一般我们老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教师演示法有它的优点:师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但同样存在许多的缺点:(1)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没有顾及学生个别的差异,容易变成满堂灌。(2)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后,对于所要求的学习的知识,往往是纯粹地模仿操作,而不是深入地进行思考后再进行。所以常规的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来学习,会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浮于表面,而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学习下去。

1


那么,我们在平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自己的一节课由满堂灌而变成学生主动地去学呢?这就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让学生在一上课时就明白,本节课我将学到的是什么知识;然后再给学生一份帮助文档,引导学生先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如果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了,那么他会在老师接下来的指导中更加认真地学习。这一方面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培养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实践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接触实践,任务是真实的,通过任务的完成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9a74d0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