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三《师说》知识点汇总

2023-05-01 16: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阅读三《师说》知识点汇总》,欢迎阅读!
文言文,知识点,汇总,阅读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一、翻译:

自古以来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人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的疑惑,最终也得不到解答。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道理比我早,我拜他们为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拜他们为老师。我是向他们学习道理的,哪里用知道他们是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呢?所以不分贵贱,不分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哎!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被流传很久了!想让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还要向老师请教问题;如今的大多数人,他们比不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所以圣人越来越圣明,愚蠢的人越来越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蠢的人之所以成为愚蠢的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痛爱他们的孩子,选择好的老师去教他们;对于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疑惑啊。你孩子的老师,教授他们读书和断句的方式,这不是我所说的传播道理解决疑惑的老师。不知道怎么断句要问老师,有了疑惑却不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到他明智的地方。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以相互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些人,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的,就会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原因,就说:“他和他年龄相仿,懂得的道理也相似,把地位低的人当老师就足以感到羞耻,把地位高的人当老师就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不屑于一提,现在他们的智力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可真是奇怪啊!

圣明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老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圣贤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多个人一起行走,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所以当弟子的不必比不上老师,当老师的不必比弟子更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所长,如此罢了。 李家一个叫子潘的,十七岁,喜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不被世俗所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求师的途径,创作《师说》用来赠送给他。 二、主要虚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为助词,翻译为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而”为连词,表承接,翻译为就。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中的“而”连词,表转折,翻译为却;“其”代词,代指前面的疑惑。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乎”介词,翻译为在;“其”代词,代指在我之前出生的那些人。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之”助词,不翻译。

6、“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表承接,不翻译;“焉”语气助词,不翻译。 7、“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翻译为大概。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中的“则”连词,表并列,翻译为就。 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中的“乃”副词,表惊讶,翻译为竟然;前一个“其”为代词,代指前面的士大夫;后一个“其”副词,加强祈使句语气,翻译为可。 11、“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于”介词,翻译为比。

12、“不拘于时,学于余”前一个“于”介词,翻译为被;后一个“于”介词,翻译为向。 三、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5.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6.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位卑则足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8、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9、是故[]益圣,[]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吾师道也,夫庸知……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人非生而知之者

6)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2、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状语后置: 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于余。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4a7c94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