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分析

2022-04-01 12: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分析》,欢迎阅读!
辛弃疾,苏轼,豪放,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分析

作者:于小飞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

摘要:苏轼与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作家,且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就其词风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分析了两位词人词风的相同点,然后讨论了其词风的差异所在。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 一、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相同点 (一)词的内容不拘泥于儿女情长

词盛行于宋朝,晚唐五代时词作品已经很多,然而,受到晚唐奢靡社会氛围的影响,词作品大多非常细腻,形成了婉约派词风,词的内容以记叙儿女情长为主。从苏轼开始,词作品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他将国事、仕途、情感、自然等题材都纳入到了词的写作范畴当中。关于爱情的词作品都是婉约的,而关系到国事、天下事、大自然的词作品则豪放、豁达、气壮山河,形成了豪放派词风。辛弃疾承袭了苏轼豪放派的词风,以社会万象为创作内容,既描写情感生活,也描写英勇抗金保家卫国的战场。除此之外,辛弃疾还丰富了词的形式,既有绮丽的骈文,又有通俗的民间俗语,两种有机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词人的情感体验。 (二)词的主题透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词透出积极的人生态度,透露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到了暮年,苏轼依然有壮士情怀而非哀叹年老不中用。例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轼开篇用少年狂三个字倒出了自己的年轻的心态;鬓微霜”“又何妨六个字写出了他不服老的心态;会挽雕弓如满月表达了其对自己驰骋沙场的信心;西北望”“射天狼流露了他对自己杀敌保家卫国的迫切向往。整首词,通篇都表达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抱负,取材麾下,笔调豪放。辛弃疾的词与苏轼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积极的抗战态度和壮士豪情。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回想往日驰骋疆场的英武,金戈铁马流露出其对沙场的眷恋,一个字表达出了其坚决的抗金态度和必胜的决心。 (三)词的情怀表现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

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品很大一部分是借由想象或者回忆来复现征战沙场的情景,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思想。之所以用词作品来抒发情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才华不为所用。苏轼为官期间常被贬谪,辛弃疾23岁活捉叛徒张国安之后就沦为下僚。正是这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e8419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