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2023-03-20 14: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欢迎阅读!
选择题,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 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 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A 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 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 D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 C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 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B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 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8、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

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 A

A、驯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包容型

9、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按照修茨对人

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0、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 C

A、实验法 B、调查法 C、社会测量法 D、参照测量法

第三章 态度及其转变

1“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名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 B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2、按( C )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A、认知评价 B、情感体验 C、行为倾向 D、功能特性

3、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这是态度的哪一功能在发挥作用( D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4、兰波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态度具有( D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5、我们通常说的“美丽”“善良”不是一种态度,当说“我的妻子真是美丽善良”的时候就是一种态度,这说明了( B

A、态度具有社会性 B、态度具有具体性 C、态度具有协调性 D、态度具有认识功能 6、由POX构成态度三角关系的理论,是( C )理论。 A、功能 B、一致性 C、平衡 D、学习 7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这种态度转变的方法是( B

A、参与活动法 B、登门拜访 C、全面宣传法 D、沟通信息法 8、沟通者的权威越强,则沟通对象改变态度的程度就越( B A、小 B、大 C、差 D、少

9、如果一个产品的制造商或厂家自己推荐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夸耀它如何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人们往往会怀疑,这是沟通者的什么特点在发挥作用?( B

A、专长或权威 B、动机 C、个性特征 D、角色特征

10、在审判情景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进行原告的“辩论”和被告的“辩论”一个星期后,再进行裁决,陪审团往往对原告的“辩论”的印象更为清晰,这种现象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称为( A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对比效应 D、同化效应 11、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 B A、减弱 B、增长 C、转移 D、消失

12、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C

A、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 B、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

C、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 D、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第四章 行动与态度

1“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雨伞”的认知关系是属于哪种认知关系?( B A、认知无关 B、认知协调 C、认知对立 D、认知失调

2你很喜欢在周末早晨睡懒觉,但是这个周末你的好朋友要到你这儿来玩。于是你早早地起床去火车站接他也不会觉得太为难,这说明是认知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D

A、不一致的认知 B、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 C、协调性的认知 D、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 3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 A 的关系。

A、相反 B、一致 C、正向增长 D、无关

4、小张被人用刀威胁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小张不会感到很大的失调,那是因为( D A、他没有作出承诺 B、这是他没有预期到的消极后果

C、他不必要对此负责 D、他不是自愿选择的,而是被强迫的

5、小李去上班,他可以选择从街的左边或右边走去单位。小李知道街的左边正好在施工却还是选择了左边。结果一块石头掉下来打在他头上。这时小李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 D A、自愿选择 B、承诺 C、责任感 D、预期的消极后果 6在一个消除对蛇的恐惧的治疗训练中,理学家设计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但是与消除对蛇的恐惧没有直接关系的“锻炼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体现了( B )研究的结果。 A、诱导服从实验 B、努力理由研究 C、不足障碍研究 D、决策后失调研究

7、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决策者试图( C )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A、缩小 B、忽略 C、扩大 D、平衡

8、按照诱导服从的实验结果,以提供优惠券或以优惠价为特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实际上(B )了顾客对于提供优惠券的那些商品的依赖。

A、增强 B、减弱 C、吸引 D、没有影响 9“承诺升级”现象往往出现在( D )的情景中。

A、心理治疗 B、儿童教育 C、消费行为 D、决策 10、按照不足阻碍研究,在儿童教育方面, B )的教育态度比较好 A、严厉的 B、温和的 C、威胁的 D、打骂的

第五章 印象形成

1、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 A、行动者 B、知觉者 C、观察者 D、交往情景

2、如果说一个人报复性强和爱整洁,人们往往对“报复性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爱整洁”这个特征留下的印象相对比较淡薄,这种“报复性强”属于印象形成特点中的( C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的作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3、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等等。这个例子说明了印象形成中什么特点?( D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的作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 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B A、累加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累计模式

5、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 B A 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 B 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C 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 D 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

6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对其评价还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的好学生,这是因为印象形成中的( A )偏见造成的?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7、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 C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8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科学头脑;美国人积极进取,讲究物质享受;英国人绅士风度,因循守旧。这是人际印象中的( D

A、优先效应 B、自我实现预言 C、晕轮效应 D、定型

9、人们常常说,黑人在申请工作的招聘过程中往往没有白人表现得好,伍德认为这可能是由于( B )所造成的。

A、优先效应 B、自我实现预言 C、晕轮效应 D、定型

10、一个人在强调生产率的条件下,比较倾向作积极的自我介绍;在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自我介绍时却比较谦虚。这说明( A )因素对自我表现的影响。

A、情景因素 B、参照群体的认同 C、其他人的影响 D、个性特质

第六章 人际知觉

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 A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 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 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 C )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 B、悲哀 C、危险 D、安全

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A、高兴 B、沉默 C、平静 D、紧张 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 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 C

A、脸部表情 B、目光接触 C、身体语言 D、语调

5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这在相应推论理论中称为( B

A、非共同效果 B、社会赞许性 C、一致性反应 D、稳定性 6、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不稳定的内在归因是( B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7、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C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8、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下列哪两项归因对心理健康是比较有利的?( D

A 能力和努力 B、能力和任务难度 C、运气和任务难度 D、努力和运气

9、抱着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B

A、内控者 B、外控者 C、稳定者 D、不稳定者

10、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两人中的一个特定的人时,那个人往往比较容易被知觉为在指导谈话方面更为中心和更为主动,这是归因偏见中的哪一种偏见在起作用?( C

A、行为中心偏见 B、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C、显著性偏见 D、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第七章 自我知觉

1“把成功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这是自我知觉中的( C

A 显著性偏见 B、行为者与观察者偏见 C、自我服务偏见 D、行为中心偏见

2、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是一种( B

A、稳定的外在归因 B、不稳定的内在归因 C、不稳定的外在归因 D、稳定的内在归因 3“因为跑了才害怕,而不是怕了才跑”,这是( C )的观点。 A、沙赫特 B、辛格 C、詹姆士 D、凯利

4、发生自我障碍的过程中个体要保护的是自己的( D A、人格 B、物质利益 C、社会关系 D、自尊 5、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 B )有着密切关系。

A、可以控制的结果 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 C、问题的原因 D、问题本身 6、习得无助者在情绪上容易出现( C )的表现。 A 恐怖症 B、强迫症 C、忧郁症 D、癔症 7“错误归因”治疗中主张使病人对( C )作出错误归因。 A、问题根源 B、学习行为 C、激起原因 D、问题结果 8“错误归因”治疗中诱导方法的使用要特殊考虑的一个问题是( D A、方法问题 B、态度问题 C、策略问题 D、伦理问题

9、一个人对消极事件作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归因,决定消极事件对( D )的影响。 A、情绪 B、情感 C、智力 D、自尊 10“错误归因”治疗属于哪种治疗方法?( D

A、精神分析疗法 B、学习治疗 C、行为治疗 D、以上都不是

第八章 自我导向

1、人们记录的待业至少应保持( B )才能发挥作用。 A、五天 B、一星期 C、两星期 D 、三星期 2、减轻或消除某些不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 B

A、惩罚 B、消极的强化 C、积极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3、大多数复杂的人际互动过程的起点是人们的( B A、意志 B、自我 C、本我 D、超我

4、个体对批评和教训有认识但无改正行为时,是自我中缺乏( C )的表现。 A、注意力 B、想象力 C、意志力 D、表现力

5、自我控制中个体对主观世界的控制是通过( A )来完成的。 A、符号工具 B、语音系统 C、图像识别 D、道德

6、自我控制在要求延缓满足的情况下( B )起着重要的作用。 A、理想信念 B、人际信任 C、价值观 D、道德水平

7、卡罗利(P.Karoly,1977)认为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 C A、目前现状 B、伦理道德 C、长远目标 D、物质利益

8、当个体觉得无法成为环境改变的动因的时候, 经常会产生( D A、愉悦感 B、欣慰感 C、理智感 D、无助感

9、学术界称的“可怕的两岁儿童”表现出儿童自我表现的( B )的需要。 A、自然环境控制 B、社会环境控制 C、自我意识 D、自我表现 10、人类任何行为都是受( B )控制的行为,是( B )的产物。 A、自我 环境 B、环境 环境 C、环境 自我 D、他人 理解 11、控制的行为主要通过( C )来掌握。

A、理解 B、观察 C、学习 D、发现

12、斯金纳认为被控制的行为常常引起( B )的需要。 A、社会性 B、生物性 C、普遍性 D、广泛性

13、由某种线索的诱因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称为( C A、行为惯性 B、行为有恒性 C、行为链 D、行为稳定性 14、行为链是通过行为的( A )得来线索的。 A、反馈 B、发生 C、强化 D、减弱

15、人际交往焦虑的人,自言自语的行为主要通过控制( D ,来提高交往的表演力。 A、承受力 B、理解力 C、观察力 D、注意力 16、自我实现是要将人的( B )得到充分发挥。 A、独立性 B、潜能 C、自尊 D、意识 17、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

A、计数法 B、演算法 C、描述法 D、推理法

18、个体的自我控制和寻求目标,记录行为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到( D A、自我表现 B、自我发现 C、自我评价 D、自我实现 19、最早使用“自我实现”一词的是( C

A、贝姆 B、马斯洛 C、戈尔茨坦 D、荣格 20、马斯洛认为人类在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B

A、社会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第九章 人际影响

1、纳粹匪徒盲目效忠、滥杀无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 A A、服从 B、同化 C、遵从 D、从众

2、在群体压力作用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 A A、遵从 B、模仿 C、感染 D、独立

3、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这是( B )现象作用的结果。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惰化 C、社会赞同 D、相互作用 4、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 D A、诱导 B、承认 C、约束 D、强化

5、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 B A、模仿 B、内心接受 C、简单服从 D、同化

6、一个顽皮的儿童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的行为是( C A、内心接受 B、同化 C、简单的服从 D、模仿

7、小孩因为用手去碰火炉被灼伤,从而再也不去碰火炉,这种现象是( B A、强化 B、尝试性错误 C、恐惧反应 D、信息压力 8“信息性压力”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贝姆 B、费斯汀格和凯利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谢利夫 9、最早研究自主运动效应对遵从行为影响的是( C A、阿希 B、雅各布斯 C、谢利夫 D、坎贝尔 10、阿希的实验程序的主要缺点是( A

A、不够经济 B、过于简单 C、被试复杂 D、不可重复 11、非遵从行为是一种( B )的社会现象。

A、个别 B、普遍 C、偶然 D、从众 12“对抗理论”中个体不遵从行为产生的理由是( B A、群体施加的压力 B、与生存有关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 C、消极的暗示作用 D、团队的诱导效应 13、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D A、思想 B、动作 C、行动 D、情绪 14、在感染的发生中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是( 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激情 D、美感

15、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 A A、相同或相似 B、相反 C、有差异 D、相区别


16、时尚的特点不仅仅是时间性强,而且还在于它的变化方向的( B A、稳、快、新 B、新、奇、特 C、新、准、奇 D、快、怪、稳 17、社会生活规范主要是通过( D )来维护的。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舆论 C、道德体系 D、价值观念 18、舆论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D )的途径实现的。

A、风俗习惯的传递 B、信息的沟通 C、人际交往 D、权威引导 19、牢骚与社会舆论不同,它带有更大的( D A、理智性 B、道德性 C、冲动性 D、情绪性 20、服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的个体更容易产生( D

A、内心的接受 B、绝对的服从 C、真诚的服从 D、简单的服从

第十章 利他行为

1、以下哪一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 A

A、责任心 B、吸引力 C、类似性 D、依赖性

2、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B )导致。 A、依赖性 B、亲密关系 C、类似性 D、责任

3、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 D )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 B、激情 C、责任心 D、心境 4、利他行为是指( D A 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的、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5、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B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C、自愿性 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6、一个喝醉酒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旁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中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 A 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 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 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D 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7“知恩图报”“善有善报”是( B )表现。

A、社会价值观 B、回报规范 C、社会责任规范 D、伦理道德 8、利他行为具有( B )的特点。

A、排他性 B、自我牺牲性 C、目的性 D、复杂性 9、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分为( C )个步骤。

A、三 B、四 C、五 D、六

10、紧急事态发生时,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的现象我们称为( D A、情景的模糊性 B、情景效应 C、榜样的作用 D、旁观者效应 11、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理论是由( B )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拉塔内(B.Latane)和达利(J.M.Darley) C、谢利夫(M.Sherif) D、班杜拉(A.Bandura) 12、以下哪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 A

A、紧张性 B、依赖性 C、相似性 D、吸引力 13、利他行为的实质是( B

A、个体的同情心 B、一种对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 C、一种对他人的本能反应 D、个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14、在利他行为发生中人们首先喜欢帮助( C )的人。 A、性格软弱 B、距离近 C、熟悉 D、异性 15、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谢利夫(M.Sherif B、威尔逊(E.O.Wilson) C、达利(J.M.Darley) D、班杜拉(A.Bandura)

16、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认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 C

A、生存需要 B、发挥个体的创造性 C、保存基因 D、个体间的交流 17、个体本能行为的出现主要决定于( A

A、遗传 B、学习 C、模仿 D、暗示 18在没有外来奖赏的情况下,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仍然会主动地对他人进行帮助,这种现象是受到 B 的影响。

A、回报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社会强化作用 D、自我监督机制 19、依照社会规范理论,哪些人可以不必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D A、具有社会特权的人 B、具备丰富社会财富的人 C、不享有社会自由的人 D、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人

20、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 C )的场合。

A、奖励低且代价低 B、奖励低且代价高 C、奖励高且代价低 D、奖励高且代价高 21“榜样作用”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是由于人们的( B )行为在发挥作用。 A、社会责任 B、模仿 C、本能性 D、积极强化 22、模仿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家( A )提出的。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23、社会责任规范对个体的影响是( D ,是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 A、深入浅出 B、立竿见影 C、循序渐进 D、潜移默化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

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 B、类似 C、情景 D、互补

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对比 C、得失 D、相等

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 B、互补性因素 C、类似性因素 D、个人特质因素 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 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 B、后期 C、中后期 D、初期 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 B

A、道德水平 B、情感因素 C、相互信赖 D、个人魅力 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 )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 B、伦理道德 C、人际知觉 D、情绪情感

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 )反应。 A、情绪反应 B、认知反应 C、价值反应 D、自我反应 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 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 B、相仿作用 C、因果效应 D、首因效应 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A、利他行为 B、平等原则 C、互酬行为 D、自我强化

10、人们经常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对应起来,这属于一种( B )的思维。 A、规律性 B、习惯性 C、推理性 D、刻板性 11“志同道合”体现了人际吸引中的( C

A、相符性 B、相近性 C、类似性 D、互补性

12、人际交往中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人的( A )的互补。 A、个性 B、情感 C、价值观 D、思维方式

13、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标志是( B )的出现。

A、互惠行为 B、自我暴露 C、有效沟通途径 D、协作关系 14、目光接触中的男女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 C )的不同所造成的。 A、社会道德 B、社会伦理 C、社会规范 D、社会价值

第十二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

想摘玫瑰又怕刺,这是一种( C )的冲突形式。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 B

A、破坏性冲突 B、建设性冲突 C、接近—回避冲突 D、接近—接近冲突 根据“权力理论”ABC三个小组之间不会合作的情况是( C AA=B=C BA>B,B=C,A<(B+C)

C、A>B>C,A>(B+C) D、A>B>C,A<(B+C) 社会交换理论是( B )取向的一种观点。

A、公平理论 B、互动理论 C、发展理论 D、行为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中选择比较水平的值取决于交往关系中( B

A、个体的评价 B、所获得的结果 C、人们的信赖 D、认识的一致性 6、社会交换理论中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程度用( D )来表示。

A、选择比较水平 B、个体兴奋性 C、自我实现度 D、比较水平 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映了( C

A、平等规范 B、价值规范 C、回报规范 D、发展规范 8“前怕狼,后怕虎”,这是一种( C )的冲突形式。

A、双重接近—回避型B、接近—回避型C、回避—回避型 D、接近—接近型

9、冲突的定义中,琼斯的定义和雷文的定义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同意冲突来自于(B A、互相包容性 B、互不相容性 C、互相妥协性 D、互相依从性 10、鱼与熊掌想兼得引起的冲突,属于( A )型冲突。

A、接近—接近 B、回避—回避 C、接近—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11、想吃肉又怕发胖引起的冲突,属于( C )型冲突。

A、接近—接近 B、回避—回避 C、接近—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12、不想少发奖金又不想多出力引起的冲突,属于( B )型冲突。

A、接近—接近 B、回避—回避 C、接近—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 13“零—总和”冲突中的冲突完全是( D )的。

A、不可回避 B、可以回避 C、合作 D、竞争

14、在学校里因为供学生练习的计算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而引起的冲突是属于( B )的原因。 A、信息沟通不良B、对稀有资源的竟争C、管理制度不完善 D、归因方式不当 15“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 C

A、让步 B、价值判断 C、仲裁 D、人际冲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5a3540f18583d0496459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