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2023-02-23 12: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欢迎阅读!
素养,语文教学,初中,核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作者:孙晶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5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民族发展之本。语文教学培养人才之德行的第一把利刃,因此,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从微观上说,是对一个人的情感素养的培养;从宏观上说,是对一个民族情感文化的传承。对初中生的教导而言,既要注重对其情感教育的启蒙,也要注意适合初中生的情感饭量,不要过量,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可以说是联通人与自然的第一途径,也是最基础的途径。从微观方面而言,人从认识的第一个字,说出来的第一句话,会写的第一段文字,都是语文的表达,也都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运用。因此,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知识点、分数等都只是一种考察途径,其核心素养仍然是对人的情感的启发与培养。即便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是学生基于对相关知识的情感认知与情感逻辑的理解。即便是之乎者也的考察,也是对人表达情感方式的基本理解基础上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点的消化。从宏观方面而言,语文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承载着对一个民族文化素养培养的责任。文化代代相传,都是从第一个語音的发出,第一个字的认识与传写开始。即便是口口相传的时代,也是语文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初体现。因此,语文教育的核心使命,无疑是民族情感的传承,民族认知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基于以上表达,可以很清晰的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无论是哪个时代,是文明起源的时期,还是文化丰盛而发达的现代,情感培养与教育是不变的主题。

四书五经,作为民族的精华代代传承,除了识文断字的基本功用之外,还有启发人性、情感认知的意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甚至成为了政治建设的思想指导、育民之术,乃至民俗伦理等,在广泛又深刻的意义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演进。时至今日,虽然不是教导四书五经,改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导内容,但是,语文教学的功用仍然存在,仍然沿用至今,且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无论是从知识点的考察,还是情感的赏析理解,无论怎样变幻考察的角度和方式,都仍然是围绕着情感的主题来进行。那么在现今时代,信息发达,各样知识丰盛而各具风采的时期,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应当怎样推进呢? 首先,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即情感的培养,要从教师的授课方式的调整开始。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语文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之外,还具有对人的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的作用。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过程。对于初中生而言,情窦初开,正是敏感的时期。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授课的方式方法都将对初中生的学习和情感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教师不妨将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如,讲解《题西林壁》的赏析时,可以先从学生对爬山的体验,对山的认识和感受开始,在学生的认知中开启诗词的赏析,带领学生进入大诗人苏东坡对山的认知世界,通过诗人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的对比,发现诗词的可贵之处,独特之处,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可调节之处,当深化之处,从诗词的学习,到眼光的变化,再到心灵的深化,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方式、感知角度与途径来调整心态和眼界,从一首诗窥见整个人生,从一首诗窥见情感的表达、调整和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也能够找到途径指导自己的成长,找到方法推进自己的情感自我教育。再如学习讽喻社会内容的语文识,如《卖炭翁》等内容时,也可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对某些可触及之事的感触引入对文章的学习,在比较中,重新认识社会、人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将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重新的调整与改观。在此教育过程中,教师切忌的是一言堂,切忌的是一种想法、一种思想的表达和同化,强制性或限制性讲解知识内容,在僵化的教育中,将学生带入冷漠不知所以的深渊,造成情感教育的错位,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其次,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持续的长远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不能操之过急。既不能仅仅着眼于分数,仅仅为知识点的掌握与分数的提高努力,也不能一味灌输情感,过分发挥情感的表达。事实上,初中生的认知才刚刚起步,对于自我的情感认知,对社会、人生乃至世界的认知都还处于懵懂状态,过深的内容仍然无法体会。虽然时代发展迅速,初中生也因网络的发达,电视电影游戏等多方面的影响,对情感有多方面的接触,但是仍然无法形成富有理性的真切认知。所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情感素养的教导也要注意深入浅出,使学生既得到情感的培养与启蒙,纠正与勘误,同时又不被情感大餐压倒,造成对情感认知教育的逃避,或偏激的唯我主义。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是对知识的培养,而是对人的培养。因此,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是人文素养的教育。而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莫过于对人的情感认知的教育。基于此,语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或课本,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字、词汇、文章的欣赏和理解,而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情感的认知,对世界、社会与人生的理解,为未来的成长奠定情感认知基础,建设健康的情感心理。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矫枉过正,注意情感教育程度,过少则学生无法建立有序而健康的情感心理,过多则无法承受,无法消化,造成情感营养的堆积,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欧阳小珑,李维娜.初中古诗词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 5):5641.

[2]张永红.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 1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格毛措.试论如何搞好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45.

[4]韩有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 3):70-7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9c705a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