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与训诂学

2024-03-05 21:1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师与训诂学》,欢迎阅读!
训诂,语文,教师,中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语文教师与训诂学

作者:蔡海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2

为了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迫切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许许多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当中,有一门急需入门的学问,这就是训诂学。

那么,究竟什么叫训诂学?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众多学者、专家都纷纷提出过各种理论、见解给学科名称定义。其中主要的有学义学语义学解释学语义学加解释等几派观点。现在普遍肯定训诂学即解释学(注释学)的观点较为科学,其中尤以冯浩菲先生的定义最为完备、科学

通过对一些资料的查询,我认为各学派在给训诂学这一学科名称定义时,普遍犯同一错误,就是混淆了训诂训诂学的慨念。1979年版的修订本《辞海》中对训诂学的定义甚至被冯先生认为是完全混淆了训诂训诂学的概念

修订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在训诂学词条下解释说:我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以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在冯先生看来,研究词义,解释词义,仅是训诂的众多的工作方面之一;至于作为一门科学的训诂学,它从来不以具体解释词义,正面研究词义为工作内容。这句话明确区分了训诂训诂学的两个概念。

目前,解释学代表冯浩菲先生为训诂学的学科定义是:训诂学是一门研究训诂的科学。训诂,就是注释的意思。因此训诂学也可以叫做注释学。它以一切现成的训诂书籍为研究对象,其工作性质是抽象的、理论的。通过研究和介绍训诂体式、方法、理论等,用以指导训诂实践。由于训诂的方面颇广,训诂学必然要以进行注释工作的角度涉及到文字、音韵、语法、修辞、校勘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问题。因此它又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我认为这个定义完全摆脱了旧的语义学观点的影响,而且都明确指出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是研究训诂的方法、体式、方面、理论的,而不是进行解词、以语言解释语言具体的训诂实践工作的,完全区分清楚了训诂训诂学这两个概念。 以上是搞清了训诂训诂学的概念。

我认为从事文学工作,搞文学创作的人应该学点训诂学,这里包括中学语文教师、作家等等。

虽然训诂学与当代文学创作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代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性问题。由于某些作家缺乏古汉语修养,缺乏训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知识,因此在文学创作中会出现误用古语词、误用典故、误解成语和不明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如:

李国文《始作俑者,其无乎》:像我,当时只能算是一个文学青年,初试笔锋,不也搭上五十年代的右派末班车,从此碧落黄泉了吗?又《一曲悲笳吹不尽》:多少年来,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

上两处碧落黄泉,作者都理解成为碧玉掉落在地下。其实碧落不是主谓短语,而是一个词,为道教语,指天空,青天黄泉则指阴间或地下。如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作家犯下的训诂错误顶多被读者一笑了知,同样问题出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看来就不那么轻松了。因此教育工作自然就更离不开训诂和训诂学。在我们的高中课本的注释中也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这就是没有很好训诂的结果。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一递一声注释为:一声接着一声,即你一声我一声。递,交替,更迭。通过参看相关训诂资料可得知一递一声是属于近代汉语词汇的模式词语”——“一递一A”模式。表示某一动作轮流交替进行。因此一递一声应解释为:一个人一声接着一声,而不是你一声,我一声。 又如人教版高四册中有文天祥诗句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注释为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通过训诂可得知,死生是古代偏义词语,这里偏义在字上,意思是:随时都有死的可能。

再如人教版高六册《高祖还乡》套曲: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鸾舆,今日还乡故。注释为:乡故,故,事情。考查古文献金·无名氏《刘知远诸宫调》第一:在乡故,在乡故,上辈为官,父亲多雄武。可知乡故是属古语词中的倒反词语,因此乡故”=“故乡 我觉得凡是有语言交际的场合都有解释语言的现象存在,语文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从事训诂的实践,但一旦接触到这个陌生的名词却时常免不了引起惊奇和迷惑。生活里常常有这种情况:某种事物虽然我们经常乃至每时每刻接触它,遵循着它固有的规律办事,但是当没有自觉地认识这些规律时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逻辑学、数学等,不都如此吗?训诂学不也属于同样情形吗?学点训诂学,就是为了使平时实际在进行着的训诂工作变得更为自觉,因而更科学地教学,为了对讲授的同容不但明其然而且明其所以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灵活地获得知识,受到训练。

惟有如此,方能在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下,立于有利之境地,为全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摸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蔡海峰,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德清。本文编校:舒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ee946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