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创新设计

2022-04-25 00:20: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创新设计》,欢迎阅读!
创新设计,探究,幼儿,科学,活动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创新设计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激发科学潜能的主要方式。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实际出发,探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创新设计,为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启示和借鉴。

科学探究活动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幼儿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活动,《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幼儿科学究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手段。活动内容的及过程的创新设计,对幼儿的探究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物质环境是实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保证为基础,着重研究如何创新设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一、活动题目的创新

活动题目是活动内容的简洁概括,现有的很多活动题目过于直白,只注重知识性,缺少趣味性和动感情景,如《区别雌雄蛙》《认识花的结构》等,如果改成《蛙妈妈,蛙爸爸》《美丽的花姑娘》读起来就给幼儿一种形象,立体动感的情景,观察起来也会有一种面对好朋友的感觉。所以,活动题目创新设计会为活动的进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活动题目的创新要遵循知识性,趣味性,直观动感性,儿话语言的原则,在明确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趣味性和直观动感性的创新。

二、活动目标的创新

活动目标是探究活动的指导纲要,如何确定活动目标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目标一定要有创新设计,拓展性应该是目标的创新点,具体体现在知识的拓展上,如《蛙妈妈,蛙爸爸》活动中,通过观察区分雌雄蛙,其拓展性应是肉眼观察不到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目标的确立兼顾了全体和个体的差异,充分做到使全体幼儿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这一目标拓展性体现在具体的观察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提供几种观察方法和具体的观察工具,如徒手观察,包裹观察,直接观察,隔离观察等,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个性特点完成观察探究任务。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精神,乐于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是目标创新点的体现。总之,探究活动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体现拓展性的创新。

三、活动导入的创新

目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导入方式很多种,如经验导入,材料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环境导入等。这些导入方式有时过于单一,有时死板。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物质环境是实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保证,遵循这个理念,情境导入可以综合以上导入方式,实现导入的创新。情境导入就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幼儿科学活动探究过程进行前的情境导入应遵循知识性和趣味性策略。

1.由经验导入策略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理论,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由经验导入,能很好地激活幼儿的兴奋点,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活动。




经验导入策略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策略,科学探究活动整体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也是促进幼儿科学潜力发展的科学手段,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对幼儿的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有明确的了解,同时要重视幼儿日常经验获得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特点,不可随意猜测。

2.由趣味导入策略

让幼儿对活动的具体物体的外形特性感兴趣,是活动有效探究的第一步,是活动有效进行的保证。所以对于每个科学探究活动教师都要认真探究挖掘活动导入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小朋友们感兴趣的故事、童话剧、游戏、谜语等具体方式导入,从而增强活动导入的趣味性。

在趣味导入策略实施中,对活动材料的科学处理是实现趣味导入的关键。有材料、教师、幼儿已有经验三者之间达成一个切合点,才会使幼儿获得发展。

3.由情景导入策略

情景是在整个情境中导入过程中的具体环境和情节的呈现,对营造幼儿探究活动的进行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教师要根据每次活动的内容为幼儿事先选择或创造一个相应活动区环境,尽可能做到真实、生动,突出感知对象的特征,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感知在认知的基础上更为深入。情景的创设既要遵循科学事实,体现清晰的知识要点,又要直观生动起到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导入的节奏。

四、活动过程的创新

活动过程是完成探究内容的主要环节,是实现探究目标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尤为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创新点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提问设计上

1.观察性提问,首先明确观察性提问的目的不是教师直接向幼儿传递知识,而是要能启发幼儿进行有序、全面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在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的同时,促进幼儿自主建构知识。如完成雌雄蛙前肢结构区别的观察任务时,师设计问题,小朋友们,青蛙有几条腿呀,仔细看看两只蛙的前肢都是几趾?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对前肢的观察上,同时鼓励儿童大胆用语言描述。

2.比较性提问,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具备了比较观察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这样能力,设计比较性的问题,如在幼儿完成蛙前肢几趾的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两只蛙的前肢长的一样吗?幼儿会马上比较找出不同点,完成雌雄蛙外形特征的一项观察活动。

3.拓展性提问,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往往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会自发生成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幼儿的活动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教师可运用观察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师生共同生成新主题。

四、活动延伸的创新

活动延伸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的有效延续,是持续幼科学探究兴趣的重要手段。活动延伸主要是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幼儿已探究的内容,结合当地的实施自然资源,同时发挥家长的辅助指导作用,心设计和探究活动相关的问题,起到拓展幼儿思维,持续并增强幼儿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科学潜力激发的效果。例如,《水中游泳的鱼》探究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鱼鳍的数目、功能。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鱼宝宝的肚肚里都有什么呀?等家里吃鱼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不好?作为探究活动的延伸,即延伸拓展幼儿的认知,同时加强了家庭亲子活动,




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身边生活的好奇心,观察也会变得主动。目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的延伸方面有待加强。

作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幼儿,他们应受到什么样的科学启蒙教育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能得到最好的激发是所有幼教工作者探究的课题,如何使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形成效益最大化,活动各个环节的创新应是不争的手段,希望本文的探讨能给幼教工作者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钱芬.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提问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cfea29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