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中挖掘课外练笔素材

2022-05-05 23:3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教材中挖掘课外练笔素材》,欢迎阅读!
练笔,课外,挖掘,素材,教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教材中挖掘课外练笔素材

作者:唐余富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2012年第06

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外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效的措施。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每学年课外练笔不少于1万字。按每学年接近40周计算,每周至少要写250字。许多学校提出这样的课外练笔量化要求,是很有根据的。(当然,学有余力者可以写得更多一些) 古人有所谓笔记文。像《世说新语》就是早期的笔记小说。笔记文直至明清,长盛不衰,多有佳作。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描述其特点: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笔记文选读》初版序)

这样看来,课外练笔要求并不算高。它花时少,见效却快,中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变要我写我要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外练笔。 一、 在文本教学中拓展式练笔

翻开苏教版《语文》教材,除了传统篇目以外,又充实了大量文质兼美、充满人文性的课文,这些课文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也为学生课外练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采取一些适当的练笔形式。如(1)想象类:教学了《诺曼底遇难记》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我在诺曼底号遇难船上。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语言特点、认清文本谋篇布局妙处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救险行列中去。2)改写类:学习了《巍巍中山陵》后,要求学生将其中的某一段文字改写成导游词。同学们在拟导游词时,要保证内容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性,并且链接一些相关信息,以增加趣味性。(3)话题类:学习了《错过》后,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其中这样的一段: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与感悟外,课后布置学生以不能错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可以叙写人生经历,可以阐释人生哲理,也可以畅谈理想情操。 二、 在单元教学中延伸式练笔

现在的苏教版《语文》课本的编排体例,是以主题为单元教学的编排格式。这样的编排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进行课外拓展延伸。比如七年级的民俗风情单元选取了《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我们就从家乡文化入手,从民间习俗中选取了嫁娶、生子、砌房、丧葬四个专题、从传统节日中选取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四个专题,发动全班同学分组搜集相关材料,他们有的上网查找,有的走访档案局,有的走进图书馆,还有的采访老年人。通过各种途径,撰写了一份份民俗风情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加深了同学们对家乡民俗风情的理解,增强了同学们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f95578bd64783e09122b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