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2-10-04 12:1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策略,教学,研究

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卢丽娜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5



山西省汾阳市第五中学 卢丽娜

【摘要】

古典诗词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块,但也是难以理解的。目前的教学现状存在很多疏漏的地方,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进程。本文从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展开,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意见,希望能促进古典诗词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

苏教版高中语 文古典诗词 教学策略

1.古典诗词基本现状

古典诗词一直是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板块,因为古典诗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应该被传承的优秀古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显得越来越吃力。一方面是因为古典诗词离我们当下所隔的历史久远,语言形式上不太能被接受。另一方面,古诗词相比其他板块更难以理解,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开展,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得分,所以古诗词题目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难以学习的重要内容。由于诗词所占的分数又比较多,学生又不想放弃,难免会产生急躁的情绪,使得古典诗词教学难以开展。

1.1语文教材中的重要作用

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必修课本中包括很多唐诗宋词,另外其中一个选修课本单独介绍诗歌鉴赏。作为中围文化重要的一个方面,编者尽其最大力量

讲优秀的古典诗词写入课本中,来让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提高,所以教学者要认真对待,仔细研究。

古典诗词是古人的文化结晶,是他们汗水搭建的知识宝藏,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和珍惜。中国人都是相似的清怀和思想,相信古人那份对诗词的热爱也会感染我们中的多数人。这种感染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发,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改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对优秀古典诗词的汇总,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只要老师正确指导,一定会发挥其作用。

1.2环境的欠缺

古人的诗词产生是在一个众人吟诗作对的环境下,不乏一些背景,环境,人文的熏陶。而现在我们大多采用的是白话文,缺少一种古香古色的氛围。并且古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于我们现在可能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会产生难免的错误。高中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是选取一些优秀的来让我们学习,必然经过了诗人的反复推敲,修改,对于高中生出于诗词学习的初级阶段,是难以理解的。

高中的古诗词鉴赏不只是单纯翻译表面意思,而是透过文字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对于只掌握一些基本文言词的高中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另外,诗人的思想感情多蕴藏在诗中,喜欢较为含蓄的表达,这也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时间在前进,每个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和阶段不尽相同,古代那些战争问题和乡愁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在诗中的这些思想还需要学生去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深刻的理解。

2.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古典诗词的教学在高中语文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大了,其学习也成为了一个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成果多半取决于老师的授课效果,授课深刻,就会使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同时能更好地应对高考。授课失败,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诗词的困惑,影响学习进度。下面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改进古典诗词的建议。

2.1了解诗人

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去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性格特征,经历,风格,来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2了解文化背景

即使时代在发展,但是一些中国人内在的心理历经还是一样的,正所谓时不同,物不同,但情感却有很多相似。这可以体现在李白的诗词中,“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样望月思愁的情感还是存在于由古至今的,是连接着古人和今人情感的纽带。对于这样的诗歌,在学生学习起来就十分容易,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也能够借助当下的事物去勾起作者的情感。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教给学生融情于景,学会利用当下的事物去理解诗人的情感。

另外,儒家思想在中国漫长的诗歌历史中出现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当时志士文人学习的借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志趣,致使一些诗人去追求为仕,为围家效力,被迫背离家乡,产生了浓浓的乡愁。这种情感体现在欧阳修的诗词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种情感可以说是当时这个历史阶段的诗人思想,当然对于现在求学在外的学子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需要学生了解诗人的文化背景,就能身临其境的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去鉴赏诗歌。

2.3了解时代特征

一个时代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社会风貌和经济状况。在繁盛的时期当然是有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赋予,诗歌中多反映一些积极向上的感情。在衰败的时期,人们为生活苦于奔波,贫瘠和劳苦的思想也会反映在诗词当中。例如唐代的诗歌发展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在唐初期,国家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领导者又鼓励百姓去进行诗歌创作,这时就诞生了一大批反应美好生活的诗人。比如说《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立功的感情,希望成为建设繁荣国家的一员。但是晚唐诗歌中表现出对围家政局局面的担忧,例如《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出晚唐人们纸碎金迷般的生活,王公大臣们终日沉迷于饮酒作乐,不管朝中事务,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败。

2.4了解社会动荡

人是组成社会的每一个小小的因素,社会的动荡必然会波及到个人的生活经历。从安定到流离失所,人们的情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诗人却更能受其影响,将其反映在诗歌当中,抒发自己的情愫。例如,女词人李清照的思想在两个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一开始,李清照的生活是十分安定,幸福的,不仅生于官宦之家,还有相亲相爱的丈夫陪伴左右。所以她的诗词“半夜凉初透,人似黄花瘦”,就表现出李清照与丈夫几曰不见的孤独感,闺中不见相爱人的惆怅。


后来她当时的朝代北宋灭亡了,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丈夫因为战争死去,安定的生活也失去了,变成到处流浪的词人。这时她的诗歌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她孤独,悲伤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aeecd3cb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