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审题的重要性:“举一反三是变体,举三反一是规律”的解读

2022-11-03 05:0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审题的重要性:“举一反三是变体,举三反一是规律”的解读》,欢迎阅读!
三反,审题,变体,举一反三,重要性

高考审题的重要性:“举一反三是变体,举三反一是规律”的解读

模拟

2014-06-04 10:50



高考审题的重要性:“举一反三是变体,举三反一是规律”的解读 高考是大规模的笔答考试,又是大规模的快速阅卷,为保证权威性,答案必须建立在鲜明的重要信息(答案信息)的基础上。但是高考又是选拔性的考试,它的每一道题目都需要有一些考生答对,还必须得有另一些考生答错;如果一道题目百分之百的考生全都回答正确,那就是废题一道,因为它无法实现高考区分、选拔的任务。怎么让一部分考生失误呢?只有用次要信息干扰。谁来命题,什么地方的命题,也无法逾越。

如是,解题的根本目的,就是将纠结在一起的重要信息(答案信息)和次要信息(干扰信息)分离,“聚焦”于重要信息。这样就抓住了题目考查的实质,从而准确、快速获得答案或答案的依据。

一、坚持动态比较,不死背术语教条。高考题目没有静态的题目,都是动态,语言运用状态的题目。因此,“比较”是灵魂,比较,就是斟酌、推敲、琢磨。

二、关注句号,一句话表达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要把一字一词的阅读习惯,改成一句一句的阅读方式,从而实现剔除次要信息,聚焦重要信息的根本任务;

三、有些题目,重要信息就是答案要点;还有些题目,例如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的题目,重要信息往往并不是直观答案,需要将重要信息转化成答案要点。

一、语言表达和运用

“语言表达和运用”是“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的基础。

例如,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正确使用成语”的题目共210多字,考查的实质无非是下面几项:A.振振有词受欢迎,B.浩如烟海的典籍,C.电光火石一席话,D.几家平分秋色。全国课标二卷“正确使用成语”的题目共230多字,考查的实质无非是下面几项:A.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B.梅兰芳舞台上风姿绰约,C.五六家分庭抗礼竞争,D.小霸王对谁都侧目而视。

看来“正确使用成语”的题目只要落实两点:①调动积累,明确成语的对象和感情色彩;②就语境意义和感情色彩,聚焦判断依据。


再例如2013年广东卷“语言连贯”的题目,要求在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

术,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②是人类的观念③科学技术的发达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语段四句话。第一句谈“生产能力”,第三句谈“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因此第二句必谈“科学技术”,可知③在第二句,即处于选项的第2位置。这样排除AC。而BD的选择就在④⑤之间。第二句的“无视”与④的“看不到”联系豁然,答案应该选D

看来“语言连贯”的题目只要落实两点:①聚焦语句中关键、相关、关联性词语;②依据重要信息寻求突破点,组合排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

尽管题目内容和形式不同,答题要求的意识和思路一样。做好“古代诗歌阅读”不能只看题目,不读诗歌,要重视诗歌阅读。大致步骤:专注于诗歌的词句,聚焦诗歌中的形象,将其转化上升为意象,最后归结到感情。 例如,2013年辽宁课标卷,要求阅读张镃的《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其中一道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第二联描写精妙”。诗歌第二联以竹子为描写对象。诗人用比拟写法,赋予竹子以鲜活的生命和性格,巧妙地写出了轩前新竹和轩内景物的关系,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和心境。出句“梢影细从茶碗入”,从视觉角度写所见竹梢的影姿,这婆娑梢影经由杯盏茶影映入轩内。“细”字准确传神,梢影的轻巧、静俏、变幻似在其内。对句“叶声轻逐篆烟来”,从听觉角度写所闻竹叶的声响,这窸窣叶声经由盘香烟缕飘来轩内。“逐”字形象生动,叶声的柔美、品味、气质尽在其中。诗人全身心地倾注,陶醉于竹轩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6f62b676eeaeaad1f330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