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2022-12-31 11: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欢迎阅读!
读书声,琅琅,课堂,语文,充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作者:邓莉芬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4

走进绿树繁花的校园,听见琅琅的读书声,你会心旷神怡;置身精彩的语文课堂,听见琅琅的读书声,你会浮想联翩:感悟、品味语言文字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体会学生通过朗读传达出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但我更多的思考是,这琅琅读书的背后,蕴含了教师平时多少的辛勤努力,教育者实践中多少的心思与智慧!如何让朗读为语文课堂增加炫彩的一笔,增添生命力呢?如何让学生的书声琅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语言的精妙、朗读的美好呢?在十多年的课堂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求答案。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习惯,正确朗读

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学生读好课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养成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习惯,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抓起。朗读时坐姿要端正,肩平脚定心安,手捧书本,眼看心想口诵,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调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读得正确和流利。对语文大纲对朗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和做到四个不(即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朗读的重要环节。低年级老师在抓拼音入门训练时,要扎实细致把好关。

对于低年级孩子在朗读时爱一字一顿脱节读或一字一拍拖拉调的唱读情况,或对一些难读或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可让学生自行拿出铅笔划出词,老师再适时做好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中高年级学生朗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强调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必须字字入目,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去理解,这样扫清字词障碍后,读起课文来才能通顺、朗朗上口。

有了正确的读书方法,读好的秘诀在哪?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熟能生巧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饶有趣味地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反复读来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内化爱读书的好习惯,内化正确朗读的姿势、方法等。

二、注重指导,方法引路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要授之以,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知道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轻重等在朗读中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有些却要重音轻读。具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总之,要让学生知道,朗读文章应避免平声静气、平铺直叙,需要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起伏跌宕,声调抑扬顿挫,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朗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切实做好的工作。如指导朗读时,不能盲目的、枯燥的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要分层次、有梯度地读。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一般可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同桌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意在让学生对该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感知文意,激起学生第二课时学习的兴趣,为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第二是细读课文,理解感悟。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文章的次要内容一读而过,重要的、精妙的文段细细读来,品词品句,加深理解,感悟文情,可通过分组读、男女生读、指名读、轮读、竞赛读、集体读等形式,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教”“以读代讲教育理念。第三是品读精华、欣赏体验。课文中的重点句段,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另有一些优美文字散发着思想美、艺术美的气息,更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美美地多读几遍,在反复的诵读中加速感知,加深理解,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受到教育与熏陶感染。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用作过多的讲述,不用作过多的点拨,而需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似见其景的心理图像,再让学生设身处地,乐意地朗读表达,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中,平时教师不妨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万能的网络下载资源。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提供多彩而生动的画面、图片或无声视频;有时候,我们只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再有时候,音、像结合,双管齐下,配以教师机智的引导竞赛朗读,学生往往就会听其声、见其景、生其情,入情入境地朗读,把自己融入文章、融入文字、融入作者的情感,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四、智慧评价,良性循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朗读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的的智慧评价至关重要,它就像是机器的润滑剂,起着良性循环的调节作用。如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利用巧妙的点评、智慧的评价来指导朗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学生朗读时的感受能力异常敏锐,善于从学生的朗读中去体会和捕捉他的感受。对于学生体会得好、读得好、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要大力赞扬。实际上这种赞扬就是一种朗读的指导,是一种更为自然、更为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学习,促使他们迎头赶上,把书读好,同时对于受表扬的学生来说,体验到了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将产生更多更强的动力,他们会一如既往,对朗读乐此不疲。如此智慧的评价可谓是一箭双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朗读将会良性循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中,学生个体有差异,朗读水平也参差不齐,是否对后进生就置之不理或剥夺他们朗读的权利呢?其实不然。事实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水平不高的小调皮举手跃跃欲试,或是需要关注不爱发言的学生,我们要大胆让他们来尝试。结果可想而知,他没能读出感情,他会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这时的我们要做一位智者,不要急于否定批评,而要善于引导鼓励,也可让其他同学给予示范指导,给他机会再次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e3c59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