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 传记有感

2022-05-05 20: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王阳明 传记有感》,欢迎阅读!
王阳明,有感,传记

读王阳明传记有感



读王阳明先生的文字,还是始从于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起,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大加赞扬,引起了我对王阳明先生哲学体系的极大兴趣,后来,在网上搜集了相当多的资料,幸好公司图书室也有王阳明先生的书籍,所以如获至宝的借阅拜读。



历史和哲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由于共产党是中国执政党的缘故,现代历史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大肆宣扬,这导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和哲学课本对中国传统的哲学确实一扫而过,以至于中国的许多学生也不知王阳明先生何许人也,或者也许是王阳明先生的学说与唯物主义相悖吧,但总体来说,中国自成一体的哲学和历史是相当富有内涵和生动有趣的,但教科书的呆板去让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其害。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孔孟之学、程朱理学等重要学说体系,然而在中国学说体系中,还有一样学说在中国历史中大放异彩,那就是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一、王阳明先生的事迹

王阳明先生在12岁时就立下要读书做圣贤的宏大志愿,并以此一直身体力行,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坎坷,多少磨难,在这些磨难中,他将他的思想发扬光大,影响至今。

从龙场悟道到平定宸濠之乱以致后来的两广新命,王阳明先生在极端的困境下不断的探索人生哲理,为中国的学说增添异彩。

可以这样说,他深深影响了明朝的中后期,从后来他的门徒对当时的社会的影响可以看出来,坚定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我们处事必不可少的指引。他在古人推崇至备的“立德、立功、立业”三方面均有成就、更凭借赫赫武功在有明一代的文臣中,领兵迅疾平定宸濠之乱而名垂青史。纵观阳明先生,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的成长经历,也为我们指出了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性。



二、立志

王阳明先生非常喜欢讲学,所到之处,都遍布了他讲学的痕迹,同时王阳明先生非常重视学生志向的培养,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圣人”,就必须先立“圣人”之志。他说:“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立志犹如“舟之舵”,志立天下无不成之事。他曾经对自己学生说:“学问不等长进,只是志未立。”如果一个人不立下志向,就“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立了志,更要持志不移,笃行不渝。



三、知行合一

王阳明先生不仅是知行合一的倡导者,也是知行合一理念的坚定执行者,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取字行知也是为了告诫自己要做到知行合一。

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实践,动作不能停留在想的后面,要在行动中去揣摩,很多事情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去牺牲一些东西,也是必须去牺牲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以行去实践,以知为导引,达到知与行的合理统一。

所谓生知、安行,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虽在困勉之人,亦皆可谓之生知、安行矣。知、行二字更宜精察。---传习录



四、相信自己


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古人所惯用的卜筮,不过是为了决断疑惑,使我的心变得神明而已。研究《周易》是向天请教。人有了疑惑,又信不过自己,所以用《周易》来向天询问。



对自己有高度的自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信心这种力量,可以把深藏在内的潜力和才华发掘出来,让自己获得一个无比辉煌的人生。



每件事情都需要经过周密的计算,才是自信的来源。

五、致良知

良知,心之本体,即所谓性善也,未发之中也,寂然不动之体也,廓然大公也,何常人皆不能而必待於学邪?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之二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於心,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实未有也,岂良知复超然於体用之外乎?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真知即是未发之中,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怛不能不昏蔽於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於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帕损於毫末也。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未纯耳。体既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於体用之外者乎? -----传习录

良知是我们作为人存在的依据,他是我们生命的本源,良知是我们之所以可能获得知识的根据,他是理性的本源,良知是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的根据,他是德行的本源。---董平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引自当年明月。



六、心学之大成

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质利益,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愈来愈和自己的心灵分离,使人趋向于“物质化”,在人的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又不至于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学所倡导的“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内圣外王”修养之道,既强调涵养心灵,又不失进取精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很多人过于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追求金钱、地位、名利那些东西,导致了心灵过于沉重,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然而牵累太大,做事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反而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目标。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要心灵也有一种高度,那是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引自明朗之阳光。



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是人欲 ----引自当年明月。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本人之学识,不足以道出一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阳明先生之心学,一切尽在”传习录”。




读完王阳明先生的传记,久久不能安眠,遂写下一些文字,以作他日纪念。 2011930日凌晨一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26060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