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桂林山水教案

2022-04-17 17:5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业桂林山水教案》,欢迎阅读!
桂林,教案,山水,作业

《桂林山水》

实验小学蔡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体会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吗?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能甲天下

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 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同学间相互交流疑问和相互答疑。 2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3、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4、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5、学生举手发言,和同学们分享自己觉得比较优美的词句或自己没法理解的词句。

三、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前检测: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检测学生的自习情况。

一、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二、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 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四、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

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舟行碧波上 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在画中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背诵

①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②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3、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1f421c3169a4517723a3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