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杂诗_君自故乡来

2022-04-25 02: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杂诗_君自故乡来》,欢迎阅读!
百首,唐诗,故乡

唐诗三百首:杂诗•君自故乡来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1E1花纹的窗户。

着花未:开花没有?(zhuo)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 于“否”,表疑问。

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 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 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 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 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 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 “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 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 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 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能够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 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 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 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 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 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 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 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 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 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所以,这株寒梅,就不再 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己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所以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 “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 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 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 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 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 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水准也许超过这首诗,但 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个问。其中消 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个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 但诗人仅仅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不过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 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能够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 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个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 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 不过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 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 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个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口, 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 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个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 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 生风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fd9612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