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的故事

2023-05-09 15:0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的故事》,欢迎阅读!
名曲,中国,古典,十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叫俞伯牙。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里弹琴,有一位打柴的樵夫叫钟子期的从门前经过,居然能从琴声中听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谈后,十分惊讶地说:“你就是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从此,两人便成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苦极了,扯断琴弦,摔坏琴身,自那时起直到死去,他再也没有弹过琴。后来人们便把此曲名“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之意。

广陵散

产生于古代汉朝和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当时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音乐家叫嵇康的,因反对当时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神态自如,从容不迫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此曲因此而广为流传。

平沙落雁

大概产生于明代,共由7个段落组成,音乐非常优美、流畅。描绘的是大雁成群结队,自高空纷纷落在沙滩嬉戏、玩耍,又结队飞去,还不时传来雁鸣声的优美而广阔的画面。其中“群雁横空”“霜天雁叫”两个段落尤为引人入胜。

梅花三弄

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弋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大败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岸边自刎,刘邦大胜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曲中那惊天动地的金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春江花月夜

原名为夕阳箫鼓,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演绎的是唐代的巨宏诗篇《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嚷、晚眺共6个段落。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湖面,悠扬的箫声,月上东山,花影层叠,鱼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渔樵问答

这首乐曲产生于明朝。所描绘的是渔夫和樵夫在青山绿水之间劳动,生活的快乐场面。那渔翁摇播的水声,樵夫劈柴的斧声,使人如醉如痴,乐而忘返。


汉宫秋

这也是一首创作于汉代的著名琴曲。内容表现了当时宫女悲惨的生活和哀怨的情绪,整个曲调好像都是在向世人哭诉宫女的凄凉生活,曲调哀怨、凄凉,听后让人落泪。

胡茄十八拍

作者是汉朝末年的女音乐家蔡琰。蔡琰年轻美丽,被入侵中原的匈奴兵烧掉了房子,独自背着琴跟着乡亲逃难,又被追上来的匈奴左贤王掳去做了王妃,并与左贤王生下一男一女。生活在北国的蔡琰日夜想念自己的祖国。汉朝丞相曹操早知蔡琰的才华,派人带着重礼向左贤王要求将她赎回汉朝整理汉史。左贤王无奈,放她回国,却留下两个孩子。蔡琰与儿女生死离别的凄惨情景时刻触动她的心,《胡茄十八拍》描绘的就是蔡琰此时的心情,曲中充满思念祖国和惜别儿女时哀婉凄楚之情。

阳春白雪

原是流传在楚国境内的一种高雅音乐。传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加工创作的一首曲子,流传为后来的《阳春白雪》一曲。“阳春”象征春天,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白雪”象征高傲、纯洁。后人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词对比而用,一般认为高深复杂的音乐称为阳春白雪,把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的音乐称为下里巴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382c294b73f242336c5f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