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优质课教案_12

2022-08-12 17: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优质课教案_12》,欢迎阅读!
荆门,上册,送别,人教,唐诗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结合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3、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提起唐代的诗人,你首先会想到谁?

二、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渡荆门这首诗是他青年时第一次从蜀地出外游玩时所作,蜀地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这首诗也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8句共四联,包括首、颔、颈、尾联。(板书)

三、整体感知

1、老师带读诗文,为生字正音。

2、诗文翻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四、诗文赏析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交待出游路程和目的。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山水之壮景。

颔联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两岸青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这也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的愉悦心情。下句说水,长江流入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漠漠旷野,呈现缓缓流动之势。这句展现了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这两句诗写的境界雄奇壮观,体现出诗人初出蜀地,看到如此壮景时,那种惊诧欢愉之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月云美景。

颈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体现了诗人那种浪漫主义的诗风,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抒情,点名主旨。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影不离,从对面来写,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五、板书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首联:交待出游路程和目的。

颔联:山水之壮景。

颈联:月云美景。

尾联:抒情,点名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6e8b3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