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望海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2022-12-23 08: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米芾《望海楼》阅读答案附赏析》,欢迎阅读!
米芾,望海,赏析,答案,阅读

米芾《望海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望海楼① 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口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

答:诗人自远方仰视望海楼,先以镇江城在云间和近青天衬托望海楼,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2.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对比写景,请具体结合诗歌说明。

答:这一联写景自楼内向外远望,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画角、沧洲形成听觉和视觉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和趋向的对比,把它们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作者:

米芾[f],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赏析】

这首律诗,是米芾晚年寓居镇江时所作。米芾早年诗,常常率意而作,称其为人;晚年习气渐改,趋于工整,这首诗格律精细,景胜情胜,为其代表作。

米芾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以善于渲染远景,创造朦胧深幽的画面出名。这首诗的布局,也体现了他在画上的造诣。诗要写望海楼,起首先把目光注定在楼的位置上,如同绘画先谋定中心一样,先从远方看城看楼,写镇江城墙之高,望海楼形势之险,为下登临纵目作铺垫。次联进入眺望,同时抒发自己在楼上的感受。望海楼因为高,所以能极目远望,见到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江上白帆片片。这两句写得雄壮开阔,有孟浩然写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派。

诗在组句上有意参差,把水与船分写,再加入自己的情感。出句说三峡奔流而来的江水,引起了自己提笔赋诗的雅兴,暗用杜甫诗词源倒翻三峡水句意切景。对句说点点白帆,又激发了对景举杯的豪气。三峡写所见之地遥远,六朝表示所思时代遥远,二者看似不相关,经诗人发挥想像,作了创造组合,把景观本身的意象大大拓展了。

在诗人尽情观赏、思绪悠然的时候,天渐渐晚了,红日西坠,画角频吹,江边江中,烟雾缭绕,一片迷蒙。于是诗人由景而动情,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问:什么是我赏心的地方呢?是春风,还是秋月能令我开怀?似乎二者都不是。尾联由颈联的气氛延宕,江上的红日西坠,引起诗人迟暮之感;晚上江面,烟雾弥漫,又引起诗人由怀古之幽思转入对现实的迷惘,于是自己身世之感,郁积在胸中的不快就悄然流露出来。但诗人笔下把握得很好,写


得很含蓄。

这首诗,明显学杜甫《白帝城最高楼》杜诗云: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渺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杜诗也是先写高楼地势,次写楼上所见江水,从而引起怀古,最后结合自己,抒发感叹。由于米芾在学杜甫时注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句法上又多为新创,所以在形神上没有丝毫牵强模拟的痕迹,受到后人的赞赏,并非偶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94b0c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