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2023-03-02 20:3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相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将相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6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研判教材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三个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每个小故事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联系紧密。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才有了第三个故事。将、相由“不和”到“和”,表现了他们二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 课文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蔺相如与秦王的斗争时,“完璧归赵”中的“撞柱”和“渑池会面”中的“同归于尽”是最能体现蔺相如凛然气势的两个场景。在欲“撞柱”前,蔺相如怒发冲冠,揭穿了秦王的险恶用心,并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立场,使得秦王理屈词穷又不敢动怒。在欲与秦王“同归于尽”时,蔺相如也是先礼后兵,- -再请求均遭到拒绝后,才使出“同归于尽”的有效威胁--一“距离只有五步远! 蔺相如在关键时刻的语言,句句掷地有声,透出令人生畏的巨大威力,也表现出他面对强秦不畏生死的勇气。与直接面对秦王挑衅相比,在与廉颇的冲突中,蔺相如选择了退让一“不 上朝”“把车往回赶”,与前两个故事中的勇敢判若两人;与手下人的对话,直接表明态度,也正是这种国家利益为重的做法感动了廉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 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 知道他屯兵边境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提示点明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 一个字地读"。课后第二题是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两位学习伙伴分别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情况,-位同学一眼看到一 个词语,另-位一眼看到了一句话,通过对比,说“连词成句”地阅读就是能扩大视域,能一眼看到多个词语甚至一-句话。 本课的另一项教学任务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课后第三题要求借助小标题的提示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题通过交流对蔺相如、廉颇的看法,把握人物戒象。这两个练习意在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


二、第一课时四单设计

将相和 》预学指导单

一、资料搜集 1.搜集司马迁的资料。

2.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二、默读标注

1.标注自然段,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用笔圈出含生字条中生字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浏览,记下所用的时间。 三、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词。 2.查阅字词典,了解难懂词语意思。 3.给多音字“强、划、削”注音组词。 四、朗读课文。

预习课文后,想想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将相和 》预学检测单

一、我会认我会读

和氏璧 蔺相如

1.请同学们听我读,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2.我来汇报多音字:

“强”,当它的 意思是“强迫”时读“ ”,组词: 当它的意思是“脾气倔强”时,读“ ”,组词: 二、课文中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的意思是( ),课文按照( )顺序,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 )( ). 三、我提出的问题是:1. 2.

将相和 》课堂共学单

任务一: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任务二: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1dafc7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