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2022-08-29 16: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欢迎阅读!
城子,苏轼,赏析,茫茫,生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作者:魏继贤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9

内容摘要:世人皆知苏轼词大多气象宏阔,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开宋代豪放派之风气,而对他词中的婉约一面,可能了解、研究、探讨较少。本文试图撇开他的豪放词风,就婉约之作中的代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一些鉴赏与分析,使读者对他这类词作的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所持的基本观点是《江城子》风格清丽,语言凄美,感情真挚。生与死对视,生与死相约。它是生之恋曲,死之哀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堪称婉约上乘之作。 关键词:《江城子》 豪放词风 婉约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其词总体上表现出笔力矫健,豪放旷达的风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大笔挥洒,将览物之情、怀古之思和身世之感糅合在一起,须关西大汉,执铁板来演唱的豪放之作,开一代词风,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但苏词中也蕴涵着婉约一面,只不过这类词在忧郁的情感宣泄中表现出一种悲壮,一种饱含深情的沧桑。东坡居士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所作《江城子》就是其中的代表①。诗人在《江城子》的词中彰显了生与死的对话,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恋曲的追忆以及对死之哀歌的感怀。《江城子》是一曲低吟浅唱,吟出的不仅是至死不渝的人生至情至爱,而且也唱出了生与死在现实中对视,生与死在梦中相约……

词的上阙,描述的主要是生与死在现实中的对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妻子王氏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至熙宁八年②,正好相隔了十年。苏东坡在悼念亡妻时用悲凄的言语给我们道出的是:生与死在现实中是对立的和不可调和的。因为先从时间纬度上对生与死相离相弃作出了规范。时间的绵长与无情隔离了生死的相视与相约,生死的不可通约性沉淀着时间的冷漠与残忍。生与死的相隔、生者与死者的相离,凝结的本是悲伤与凄惨。多年后的惦记与询问又该是如何的忧伤与苦楚呢?茫茫说明生者与死者对对方的情形全无所知,因此不明晰的探问包含着幽幽情思和满腔血泪。尽管生者对死者别后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277ac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