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述者蒋勋

2022-12-01 02:1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善述者蒋勋》,欢迎阅读!
蒋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善述者蒋勋

作者:杨晶晶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2

内容摘要:蒋勋像一位布道者,亲切地传递着对美的感动。他用温暖的语言讲《红楼梦》,讲孤独,讲细腻的小美与无言的大美。美究竟是什么?在蒋勋的世界中,他特别坚信美是在人类生存的艰难困苦中,使人发生信仰的那个东西。蒋勋的讲述时常让人从早已习以为常的事物中领悟到新的意义,从而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从中看到隐藏的理想和力量 关键词:蒋勋 教育 自我 创造

蒋勋有很多职业:画家,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舞蹈评论家,电台节目主讲,演说家,曾经的大学美术系主任。对蒋勋的深刻印象,源于这样一段话:菩萨具备和佛一样的智慧和道德,他在了悟了生命的道理之后,很关心世界上其他的人。他觉得,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人生活得不快乐,那么他还要回来和大家做朋友……这些女性化的菩萨,神情特别柔美。她们眉眼低垂,嘴角带着微笑。这些美丽的菩萨,不再是印度佛教中的神,而是人间的美丽女子。她们只是比较安静,比较不贪心,比较关心人。”[1]蒋勋用如同和孩子说话的纯净语言,试图将术史这样听起来很高深的话题平民化,把它与我们的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其著述言说中,随处可见蒋勋拥有一颗温暖喜悦的心,他希望追寻美,并使这样的美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美丽愿景。

美究竟是什么?在蒋勋这里,他特别相信美是在人类生存的艰难困苦中,使人发生信仰的那个东西。

蒋勋就这样带领着人们在赞叹与释然中心甘情愿地成为美的忠实信徒。很多人说,蒋勋的声音有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当代著名演员林青霞甚至说蒋勋的声音是她的半粒安眠药。蒋勋给这些豪门太太们讲解《红楼梦》,他说这些太太就是真正的红楼中人,她们的故事和书中一样精彩。蒋勋还特别注重文化的分散,他认为,文化这种财富也不能过分集中,在欧洲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将美术馆博物馆外移,让人们共享同享,也许这样就能化解许多人心中的不满、怨恨。因此蒋勋往往要求把讲座开在台湾偏僻乡镇的文化中心。第一流的施舍是智慧的施舍。智慧的分享和心灵的均富,是施舍者终极的向往。蒋勋做的就是第一流的施舍。

蒋勋常常会提到孤独。在《孤独六讲》中,蒋勋说或许美学的本质,就是孤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无法完全与人沟通的部分。每个人最终都是孤独的。他需要一个人去面对,甚至让这种孤独成为一种喜悦,让一个人的时光成为享受,在夜里仰望星空时,能够感到星光的美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带着这种孤独的喜悦,蒋勋一次次带着人们走入美的领域。其实,我们的艺术欣赏通常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聆听作品中人物的独白或者与他对话、共鸣。蒋勋说这种孤独感有一种很饱满的东西在里面。也许我们的自我完成,通常也都是在这种饱满的孤独中实现的。蒋勋讲过很多经典作品:《红楼梦》、《九歌》、《寒食帖》、《白蛇传》等等,他认为,这些作品能够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是讨论生命价值的书,世世代代都有意义。在蒋勋的叙述中,宝玉、屈原、苏轼……这些角色都像镜子一样照亮我们自己。一个人凭借真诚的爱,可以进入万事万物,蒋勋做到了。在讲《红楼梦》时,蒋勋更是如曹雪芹一般,将自己化为作品中的每一个生命,理解他们的为难、他们的眷恋,充满了青春纯净的深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生命体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世俗观点往往会对《红楼梦》产生庸俗的理解,把《红楼梦》看成是一段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三角恋,这是对作品本身非常大的误读甚至歪曲。对于宝玉流连于一群美丽的女孩子中间这件事,蒋勋是这样看的:男孩子不是花心,而是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仰慕那些不同于自己的生命形态。也许,他连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可他都想去探索,想要去接近。其实,文化的最后,就是对人、对复杂世事的理解。只有通过这种理解,我们才能活得透彻、坦然。蒋勋的解读摆脱了学术考究,返璞归真回到文本,没有误读,没有歪解,故事中的点点滴滴,便能让人获得人间百味。

蒋勋深深明白,打动一个人,要讲他珍爱的东西。看一本书,觉得这本书和自己的生命有关联,人才会喜欢。所以蒋勋的布道,是非常温暖亲切的。他往往能注意到艺术作品中最细腻动人的小部分,再拿来和大家分享。美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奇特的东西,越分享,得到的快乐才越多。要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懂,那就不叫美,不叫快乐。在大众面前,蒋勋是个温柔敦厚的智者。也许教育是所有知识分子始终的寄托。蒋勋写书、开讲座,越来越多的人称他为蒋老师。他看待世界温暖、通透的眼光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

蒋勋还特别提倡回到美学的最初——“感性学。最早创立美学学科的理论家鲍姆嘉通,是他首次提出美学即感性学,并认为美育即为感性教育。蒋勋特别注重这种美的库存,也就是和世界积累下来的细腻关系。这个库存,不是为了在外面证明给别人看,而是自己的内心保有的一种感受与喜悦。蒋勋在一个羊蹄甲开得最灿烂的日子里教《艺术概论》时,发现他的学生们全部魂不守舍。他第一次感觉到学生的分心让自己这么快乐。让孩子们在这个年龄,开始库存这个花给他的视觉经验,给他的生命经验,有一天,这个东西一定会出来,使他有去爱更多生命的心态。那些花,就是美的本质,而知识远没有美本身重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话,通常不会去学习美术或者艺术所以,最初的蒋勋很害怕别人问他学习艺术学习美究竟有什么用。实际上,美是一种创造力,这个创造力,就是脑海中设想好的样子和现实中实际样子之间的距离所激励出的。蒋勋说,当孩子们看到那么美的景色而无法描述,其实心里是很难过的。他们很想表达,很想分享这个美的感动。这时,这个难过就会自发地提醒他们去学习技巧,学习怎样传达自己。人创造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找到,何谈创造。人生下来除了懵懂的秉性,其实是个心人,这时,他就需要库存,美的库存,人文的库存,在这些库存中,找到自己完成自己,进而去创造。就像达芬奇,他远远不只是一个画家,他还是流体力学之父、飞行理论之父、潜水艇发明者、解剖学之父,他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出不了这样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才,蒋勋反问自己,是因为分科,因为科学艺术的早早分离吗?那么教育体系需要检讨的是,为什么在分科时没有保留对每个孩子关于人文的整体的考察,为什么在分科前不能具备一定的人文厚度,来保证孩子更完整的成长。这也使得我们对创造力有了更新鲜的理解:孩子看到一样东西,因为自己的双手而发生改变,心中会有惊喜,会发现自己的力量,会变得自信,会变得更加求真向善爱美!

蒋勋想做的只是美学的启蒙者,一个审美领域引路人的角色,激起大众对美对善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美好。他的书中提到的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很多人可能平时都没注意,读完后可能就有回去好好拜读这些巨著的想法。气度尽失地一味批评蒋勋,可能会影响很多本来有愿望向善向美的读者。在如今这个时代,怎样去亲近古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蒋勋曾跟一个年轻朋友尝试过把故宫十张最好的画,用游戏的方法做成光碟,让玩家在电脑上假设自己是一艘船,去走这八百公分的长卷。那些古板的学者肯定认为,这会伤害古典的庄严与伟大,但真正的伤害是年轻一代再也不去触碰这个东西了。能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亲近这些经典,何乐而不为呢!蒋勋一直鼓励大众不要怕看不懂这些经典,因为它们不是靠注解,而是靠读者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生命来读懂的。

蒋勋将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通透的理解,全都融入他的阐述与言说中。他透过红楼讲青春纯净的美,透过东坡讲最好的文学是超越悲喜,通过最深切的体验揭示,美的最后是来做自己。他将现代美学思想融入其中,让人们看到对传统新的阐释,发掘其中隐藏的理想和力量,进而,对中国本土创新之美产生了深切的渴望。蒋勋特别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出来,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设计者设计的不只是产品,而是设计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官,将这一切细腻地传达出去。也许,回归自己,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美,并将之化无用之竞争力。连第一夫人都穿起了“useless”的衣服,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已经带头登场了,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更深刻地体会并践行美的无用之大用 参考文献

1】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M].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7d1fb3524de518964b7d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