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的创新与自我见解

2022-05-06 15: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杂论》的创新与自我见解》,欢迎阅读!
杂论,唐诗,见解,自我,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杂论》的创新与自我见解

作者:谢晓鹏 王健 郑佳诚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3

要:《唐诗杂论》,顾名思义,是一本分析研究唐诗创作的著作,杂论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则是漫无中心,涉及面广的议论,而闻一多先生的这本著作确实是由八篇独立的文章汇集而成,虽说是相对独立的八篇文章,但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作者围绕《唐诗杂论》的创新与见解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唐诗杂论》;创新;见解

《唐诗杂论》,顾名思义,是一本分析研究唐诗创作的著作,杂论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则是漫无中心,涉及面广的议论,而闻一多先生的这本著作确实是由八篇独立的文章汇集而成,虽说是相对独立的八篇文章,但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

《唐诗杂论》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而我想谈的是类书与诗以及宫体诗的自赎这两部分。

本书的第一篇作者谈到了类书与诗,他认为类书是一种介于文学和学术之间的东西,或者说是二者的混合体,它作为一种畸形的产物,它足以代表唐初的那种太像文学的学术,和太像学术的文学。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中,唐初的皇帝对此的影响较大,他认为六朝以来的皇帝有文学嗜好的特别多,文学要求其与帝王们的身份相称,文学总由皇帝提倡,尤其是唐初,在唐太宗的怂恿(怂恿为书中原词)之下,文学终于被学术同化了。在这一篇中,闻一多先生以犀利的言辞对从六朝到唐初的诗歌创作做出了很深刻的总结与评价,对待历史,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初诗歌的弊端,唐初的诗,离诗的真谛远着呢。作者敢说敢言,以往的学者站在历史的角度,认为文学总是受社会物质基础、社会风气、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总认为在初唐那样的环境下,人们所创作的诗歌总是反映当时相对比较美好的社会现实,所以,其诗歌也便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然而闻一多先生却指出在像唐太宗这样一个重实际的事业中人的提倡下,唐初的诗歌追求的是文藻,是浮华,是一种文辞上的浮肿,也就是文学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病症,到了上官仪的六对八对,便严重到极点,几乎有危害到诗的生命的可能,于是,之后便出现了愤激的少年四杰大声疾呼,抢上来施以针砭。

而接下来对宫体诗的评论中,闻一多先生仍然是口下不留情。所谓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对于早期宫体诗的创作主体,先生更是列举鲍泉的《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中的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以及李义府的《堂词》中的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指出类似这样的诗句便是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在接下来的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234e8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