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

2024-03-12 03:1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翻译,有关,孟母断

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

有关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孟母断织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翻译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段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道理分析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


典故

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名轲,字子舆。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母亲靠织布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孟轲的母亲是一位十分有教养的妇女,她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盼望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因此尽管家中生活贫苦,她仍设法把孟轲送入学宫读书。

初到学宫,孟轲对学习兴趣很浓,也很用功。但年幼的孟子并不懂得母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他在学宫里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整天只知玩耍。他爱上了射鸟,并自制了一套非常精致的弓箭来射鸟。

有一日,孟轲正在上课,人在课堂,心思却早已不在了。他突然想起了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就再也坐不住了。趁老师不注意,他偷偷地溜出了学宫,跑回了家。

正在家中苦苦地织布的孟母见孟轲又逃学回来,随手抄起身旁的一把利刀,猛地几下把织机上已经织成的一块布拦腰割断了。

孟轲从未见过母亲如此生气,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母亲严厉地问道:

“这布匹断了还能再接起来吗?” “不能。”孟轲怯声答道。

孟母又说:“你不专心读书,半途而废,将来也会像这断了的布匹一样,成为没用的废物。”

孟母说罢,伤心痛哭。

孟轲看看伤心的母亲,又看看被母亲割断的布,恍然大悟,一下跪在母亲面前,说:

“母亲,原谅孩儿吧,今后我一定不再逃学,好好念书。” 从此以后,孟轲发奋学习,长大以后,又著书立说,积极传播孔子的学说,对儒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后来,“孟母断织”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有益的教育训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f6aa6c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