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师参考)

2022-12-06 08: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师参考)》,欢迎阅读!
上册,课时,唐诗,语文,年级



“学展练”魅力课堂语文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日期: 编制: 审核: 编号:012

【自研课导学】 晨读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 背诵诗歌,理解诗意。

学习目标: 1 诵诗歌 ,划分朗读节奏。 书海拾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知诗歌内容,感知意境

3、赏析诗歌名句,体会诗人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魅力课导学】课题:唐诗五首《黄鹤楼》、《使至塞上》 课时:第二课时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课堂

学的环节 展的环节 随堂笔记 元素

导学 流程

学的指导

程序、要求、时间

展示方案

方案、建议、时间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1、划分诗歌《黄鹤楼》、《使至塞上》朗读

节奏,并朗读诗歌(书上划分)

1划分诗歌《黄鹤楼》《使至塞上》

1、抽签:导生给出抽签顺序,

的朗读节奏。 (略) 2、理解《黄鹤楼》、《使至塞上》

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意。 2、理解《黄鹤楼》诗意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3、赏析:

2预展安排:各组派一人或几

巍峨的)黄鹤楼。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上黑板展示小组成果,其他组员

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4理解《黄鹤楼》、《使至塞上》

极茂盛。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主旨。

作补充

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理解《使至塞上》诗意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学法:

主题性展示

使途中路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1、齐读: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

朗读。 展示方案一:划分诗歌朗读节奏。 入胡人居住的地方。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直

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正圆。 在萧关遇上骑马2、自读:研读文本,赏析名句

的侦察兵,得知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镇守。 3、自读:理解作者的情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展示方案二:理解《黄鹤楼》《使3 赏析

此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出了一副绚丽的大江 (完成随堂笔记) 至塞上》的诗意。

景色。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 (预时15分钟)

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

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 展示方案三:

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

这就是鹦鹉洲了。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 鹦鹉洲”

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按要求完成自研,进入合作探究。 展示方案四:理解《黄鹤楼》《使

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对子间、小组间检查自研成果 至塞上》的主旨。

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 (小组长主持)

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 (预时5分钟)

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

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 一、自主学习:

预展:(导生主持)







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4.了解《黄鹤楼》的主旨。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建议:1、板书小组成果。 2展示组可派多人解说。

(小组、个人、教师可适时点评) (预时15分钟)



理解《使至塞上》的主旨。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练的环节】 基础题

解释下列词语

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轻烟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侯骑: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发展题

《黄鹤楼》中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提高题

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诗意。

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知识背景链接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培育期望】

疑惑告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56683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