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近试上张籍水部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2022-10-07 08: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近试上张籍水部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欢迎阅读!
四首,散曲,宋词,选修,学年

近试上张水部

【教学设想】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 必然积极地主动地面对教材,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从而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合理整合教材,这是新课标赋予每个老师的新要求。

仔细研读文本及课后思考探究题,发现《近试上张籍水部》与课后附录的张籍的《酬朱庆馀》在写作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运用女子形象比兴,因此可以安排在一起讲。授课过程中,第一首重点讲,第二首可以让学生按前一首诗的鉴赏方法自行赏析,有前一首诗作基础,第二首诗则可迎刃而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在酬赠诗中表达思想情感委婉含蓄的风格; 2.体味传统比兴手法在酬赠诗中的运用,学会欣赏同类型诗歌。 【教学重难点】酬赠诗中用比兴的手法体现出的委婉含蓄的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酬赠诗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而这一类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酬赠诗”

说起酬赠诗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等就属此类。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2. 酬赠诗特点: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酬赠诗通常是有赠就有酬、有来就有往的,而且常常和赠诗的韵,如《酬乐天频梦微之》

二、赏析《近试上张水部》 (一)诗中点到了哪几个人?

- 1 -


新娘、夫婿、舅姑(公婆) (二)从题解诗,化诗为文

诗歌的题目就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会传达很多重要的信息。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妇女形象?(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刻画了一位多情但又对拜见公婆而内心忐忑的妇女形象。

(三)知人论世,把握主题

1.诗中的新娘、夫婿、舅姑分别代指谁?(明确:分别指诗人朱庆余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考官。

2.考试、应试作文在诗中又是用什么来比喻的?

(明确:考试用“拜舅姑”来比喻,应试作文用“画眉”来比喻。

3.作者借一对新婚夫妇晨起时的对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愿望?(作者借此表达对张水部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

(四)运用知识,分析技巧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

在答表现手法时,有同学答“借代”、有同学答“象征”、有同学答“暗示”,有同学答“比兴”、有同学答“比喻”,当时我只解释了象征与借代不准确,象征有一个意义升华、拔高的过程,由“实物”到“虚”的意义或精神,如梅花(实物)象征人的高洁品质(意义、精神);借代是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这个事物,比如说某个女同学眼睛大,我们称呼她“大眼睛”。对于比兴,要作重点解释。比是比喻,是强调两者的相似性,如新娘的心理与考生的心理两者的相似性是紧张不安、充满期待。“兴”重在一种联想,由眼前所见之物联想到言外之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言在彼而意在此”。这里的“所咏之辞”是指诗歌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或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字面意义是新娘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言在彼),而真正的意思是“自己考前的紧张不安”(意在此)。所以说答“比喻”不全面。

同学们在鉴赏酬赠诗,一定要“知人论世”,联系酬赠双方的地位、身份、性格及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说话是一门大学问,话说好了,事可办成;话说错了,办不成事,还会招来麻烦。

三、拓展阅读:学生自主赏析张籍《酬朱庆馀》

1.张诗针对朱诗中哪一句作出回答,从诗中可以看出张籍对朱庆馀作出怎样的评价? 酬朱庆余



- 2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2.结合全诗及前一首诗的内容,如何理解“齐纨”的意思?

一位越州的女子(朱庆馀)打扮的漂漂亮亮,来到镜湖的湖心采菱角。这时,她发现一群穿着名贵丝绸的女子(其他考生或其他考生的优秀作品)也在这里采菱角,于是迟疑起来。作者(张籍)就鼓励这位采菱姑娘说:她们虽然穿得漂亮,可并不值得人们看重。你只要启齿唱上一首采菱歌,这美妙的歌声抵得上万两黄金呢。

张诗针对朱诗中“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作出回答,亦用比兴,将朱庆馀比作一位越女(采莲姑娘),相貌好,歌喉好,以暗示其水平高,将是一鸣惊人,不必为这次考试过分担心。二人酬答皆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坛千古佳话。

四、写法总结

这两首诗思想感情的表达都很委婉含蓄,这主要得益于比兴手法的运用。这是继承了《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传统。一般来说,作为“比”的对象主要是物,但这两首却不是用物来作比,而是用人,不是男子,而是女子。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自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特殊情结:文人喜欢借助女子形象来抒发情感。它的源头可追溯到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表现手法,它的社会伦理基础则是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古代社会有两组关系极为类似:男女(夫妇)与君臣。在家庭中,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在朝廷中,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那些失意的文人,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把自己比作被男子抛弃的女子(弃妇)。到了唐代以后,这种手法的运用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那就是不管是失意还是得意的文人,都喜欢用女子形象来抒情;而女子的形象也不仅限于弃妇,还包括节妇、新娘、美女、老太婆等。同学们在阅读以女子为描写对象、刻画女子形象的诗词时,一定要注意相关背景,看看诗词中有没有言外之意。

五、作业布置

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发展,不超过60字。 1XX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2XX日上课迟到20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

3XX日在校文化艺术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彩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9ff97c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