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2022-07-17 01:0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欢迎阅读!
陋室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写居室环境:清 交往人物:儒 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1)对偶、拟人 2)“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 10.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安贫乐道 赞赏 11.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杜甫草堂 钱钟书的书斋 13.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 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15.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16.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fad0f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