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

2023-01-22 09:0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欢迎阅读!
语言学,若干,思考,关于

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

◎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这意思说成"(活)",这是为什么?

思考:虽然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可是大家都要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循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否则语言就不成其为交际工具了,别人也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规则的重要性了。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比如我们平时说话的语序、语义及语法也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虽然我们说语言具有任意性,这种任意性原则又是不可动摇的,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着语音形式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更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可以随意理解。语言的任意性它只是身我们表明,语音形式和语音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一个符号在语言体系中确立之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它对使用者来说是强制接受的。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更改,异会使符号失效,使语言难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何况符号本来异是约定的,语言也是如此,只要大家认可,异无所谓好坏,因而也就没有随意变更的必要,更不能依自己的意愿而改之。事实上任何社会的现在或过去,都只知道语言是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产物而照样加以接受。我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像语序、语义、语法、语音等这些社会约定俗成的东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上述道理,我们是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也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活”,假如我们把语言的任意性理解成可以随个人意志而改变的话,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把“失去生命”说成“活”,就会造成交际上的大混乱,难以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

◎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是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就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我认为这两个人的观点都不正确。

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起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时未免太抽象,有人会问:聋哑人不会语言,但他没有思维吗?我们说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如果我们结合语言和思维的紧密关系来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就不难作出正确的解释。




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但由于割裂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间的交流就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相互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翼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人类不仅在相互交际时需要语言,需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维。即使是思维的时候,在形成思想的时侯,在沉思默想的时候,也需要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运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把它固定下来,展示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面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

总之,思维和语言没有什么先后的问题,是同步发展的,是互相适应的。语言的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存: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我们可以说,语言是观察思维方式的窗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唯一的窗口。语言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最后我用古人的一句话来形容二者的关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思考:第一,因为语音形式使用方便,人人都具备发音器官,可以随时随地发出表示各种意义的音来,而不必借助身体以外的东西做形式,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捷;第二,语音形式的容量大,它的各个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的音节,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无论是简单的意义还是复杂的意义,语音都能表达。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363975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