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书笔记--于无声处听惊雷

2022-07-09 12: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呐喊》读书笔记--于无声处听惊雷》,欢迎阅读!
于无声处,惊雷,呐喊,笔记,读书

《呐喊》读书笔记

---于无声处听惊雷

买了鲁迅丛书,想起了小时候那个一笑会露出虎牙的语文师在黑板上写了好多鲁迅的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每天早读就傻傻地背诵这些内容,即使都不太明白什么叫小说什么叫散文,但是依然背得起劲儿。

现在,终于明白了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也开始尝试着去了解真正的鲁迅。

“我在青年的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还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是《自序》中的开头,像是一位长者,在冬天的火炉旁,给小孩子讲故事一样,鲁迅在讲诉他的故事,以及他对这个国家,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爱与憎。

除了《自序》,这本薄薄的册子一共收录了14篇小说,其中《孔乙己》,《故乡》,《社戏》三篇直至现在,还出现中学的课本中。这三篇,我反复看了多遍,深思或低吟,一次又一次暗自叫绝。他的文字像是烙铁,字字句句烫人心魄。


小时候语文老师分析《孔乙己》的时候说,孔乙己是个穿着长衫的贼,不体面,也不招人待见,固化的印象一直留在在记忆中,时至今日反复去看,才知道,孔乙己也不过是一个可怜虫,既可怜又心酸。小时候《故乡》一篇中最喜欢的章节是对少年闰土的描写,那样聪慧皮实的小男孩真是可爱,现如今能看到的是成年闰土的无助无奈,是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尖酸刻薄,以及感慨,此时的生活不就是“我”所希望的水生和宏儿能过上的生活吗。

第一次完整读《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两篇都是相对篇幅稍长的,以前觉得太没意思,读不懂也读不进去。现在读来,只觉得深刻。“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如果狂人在历史中看到的是吃人,那么阿Q是真的被吃了。行于世间,于其中滚了几番,骨碎心死后才发现,时代虽不同了,可是吃人像是烙印,一直存在。

相比于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被迂腐的观念腐蚀得更加彻底,但让我印象更深刻得是其他人,是租住在陈士成老屋里的人。“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碗筷也洗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居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


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闲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出现在寒夜的空中。”他们没有一个上前去,给这个多次考试不中的人一点点安慰或者关心,他们的知趣的悄然,无声的冷漠是压垮陈士成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本书中的每个字,都如惊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c31c1a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