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 教学反思

2023-01-04 01:2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与社会 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教学,社会,历史

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

陈琴仙

3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次的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有心理学家也提出:优秀教=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历史与社会课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事实上,一个称职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习惯。可是,如果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与社会问题的空间呢?

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


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历史与社会》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了“历史与社会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着将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我讲初一《气象万千》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课堂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如何启迪学生主动和创造地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如何帮助学生想象,增加感性认识,使课本中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活动的事迹,启发思维,化解难点,提高迁移能力?→如何使课文中示意图表意更加形象生动呢?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地理解不同地区的各自气候的特点?如何解决学生的疑难呢?我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反思、研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作如下设计:我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然后给学生分小组,各组学生分别作为生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人们,分工收集资料,描绘当地的特点,并派代表发言。每个小组在发言前或讲述后,都会有意识地提出一个问题,一组扮演的是来自热带沙漠中的人,他们在介绍完自己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用头巾裹头,穿浅色的大衣服吗?” 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各组纷纷讨论,气氛活跃。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上好课,经常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讲故事是一好方法,但很费力气,而且未必每次都保持好状态。”后来把“讲故事”形式做了一些改变:一是安排一些喜欢说话的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在课堂上讲历史故事;二是安排学生表演历史剧。两种设计都取得很好的反响。认真分析一下:由教师一个人讲或组织学生讲故事,其效果不一样。“前者,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只需要聆听;后者,老师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f5dd45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