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知与行

2024-04-08 10: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行知的知与行》,欢迎阅读!
陶行知

陶行知的知与行 2011213640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一句话,也是他一教育理念的结晶。“行知”来源于明代心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但是陶行知先生认为知与行不仅要互相结合,行更应该在知之前,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论对于现代的教学具有很高价值的借鉴意义。

在说“知行合一”之前,不得不提到明代伟大的心学家王阳明,阳明先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影响了几百年来的哲人智者,甚至名传海外,在东北亚,东南亚都有一大批仰慕者。

相比于程朱理学,王阳明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陶行知先生正是受王阳明的思想深远,在他的启发下,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观点。

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


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幼儿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追求教育幸福的人是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有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发挥潜能,承担角色的责任,体验着角色的快乐。与天真烂漫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都会充盈着一种教育的幸福感,让这种幸福与快乐洒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其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职业,教育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创造幸福,同享受幸福。我们说,追求教育幸福的人是高尚的、富有智慧的,同时也是善于学习、乐于交流、尽职尽责的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员工全心全意的奉献,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已经走上了追求职业幸福的道路!“学生成才,自己成长”便成了本校全体教职员工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追求的方向!

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着理想中的境界不断地靠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未来,去创造吧,让我们用远大的教育理想来拥抱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吧!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5df532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