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等奖】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学设计(第2课时)

2022-04-29 19:51: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市一等奖】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学设计(第2课时)》,欢迎阅读!
姓氏,课时,下册,教学设计,人教

《姓氏歌》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分析

1.会写“国、王、方、么”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儿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增强对中国姓氏文化的热爱。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姓氏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是对于姓氏的起源,姓氏的意义以及姓氏的多样性还不是很了解,而这些传统的国学内容相对于趣味性十足的故事来说,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民间流行的小故事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围绕重难点的突破)

1.由老师的称呼导入姓氏,再让学生介绍姓名引入姓氏,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姓氏。

2. 通过一问一答、动作表演、师生合作、和好朋友合作等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并且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创编儿歌,让孩子的语文学习更有趣味性,游戏玩耍的过程中朗读课文,巩固对姓氏的掌握。

3. 识记汉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分析,并且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识字小妙招,通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给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学习他人之长,改自己之不足。 四、教学准备、资源与工具设计

1.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走进《百家姓》,导入“百家姓” 1.了解《百家姓》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姓氏呀?你还知道哪些呢?我们中国的姓氏真是数不胜数呀,在我国古代就有人编写了《百家姓》这本书,我们学的这首《姓氏歌》就是根据《百家姓》这本书改编的。

2.小朋友们,你对《百家姓》这本书了解多少呢?

3.《百家姓》里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呢,课后可以找这本书来读一读哦,肯定会让你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姓氏歌》

(二)图文结合,感受数量之多

1.孩子们,请你数一数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个姓氏呀?

2.儿歌旁边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个古代的小男孩仰望天空,出现的一些姓氏) 请你数一数图片上有多少姓氏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身边的亲戚,你的好朋友都姓什么呢?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列举的姓氏最多。 4.在你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哪些不常见的姓氏呢?你能否用上节课所学的方式把这“不同寻常”的姓氏介绍给我们大家?

5.咦,孩子们,说到不同寻常的姓氏,我们语文书上就列举了几个,你们看: 1)出示课文中的: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这四个复姓

孩子们,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个字的姓叫做单姓,我们国家还有两个字或者超过两


个字的姓,叫做复姓。

2)哪位博学多才的小朋友对这四个复姓有了解的?或者是谁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这四个复姓中的一个吗?

6.教师小结:孩子们,课文里只是例举了两个字的复姓,我们中国最长复姓有17个字呢,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三)熟读成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儿歌 2.和同桌相互合作,试着背诵 (四)仔细观察,书写汉字 1.出示生字:国、王、方、么

2.学生自主观察,看看自己学会了哪几个生字,能说出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国: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方:这个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 王: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三条横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3.学生观察范字,注意关键笔画的变化。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是否能掌握识字的新方法,能否对姓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否清晰明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学习名言警句:

1.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5.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6.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ea73fb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