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刘禹锡的人格魅力

2022-12-18 20: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刘禹锡的人格魅力》,欢迎阅读!
刘禹锡,人格,谈谈,魅力

谈谈刘禹锡的人格魅力

谈谈刘禹锡的人格魅力

诗人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禹锡少年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一生积极进取,勇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论在朝还是被贬,他都丝毫不与权贵妥协。他入仕后,努力为革新出力,为百姓谋利,为国家尽责;被贬时也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艰难,他与朋友唱和成为一代文豪;缺医少药,他自读医书成为良医。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里,他以豁达面对生活,以傲然面对权贵,以真情面对朋友。

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年轻时的刘禹锡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他出身儒学世家,自己又勤学苦读,使刘禹锡“弱冠即有文名”,并且22岁就考中进士。但当时的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已是一个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颓废朝廷,他入仕之后积极进取,想要改变朝廷现状,得到了王叔文的欣赏与提携。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即位,改元“永贞”。在新皇的支持下,以王叔文为首发动了一场力图复兴的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刘禹锡参与其中,他支持新政,着手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可是这场运动没过多久就以失败告终,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被贬的行进途中,又接到朝廷的圣旨,加贬为朗州司马,并且下诏“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他关注底层百姓,进行改革,每遇灾荒都上书请求减免赋税。在朗州任上他写下了《砥石赋》,其中“雾尽披天,萍开见水。拭寒焰以破毗,击清音而振耳。故态复还,宝心再起。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让人看到了他百折不挠的劲节、待时而起的雄心。

二、不与权贵妥协的勇气

刘禹锡忠心为国,却无端被贬,并且一贬再贬,他却不与权贵妥协。当和他命运极为相似的柳宗元在寓所写下了一些阿谀权贵的书信以期回京之时,刘禹锡却是宁折不弯。遭受了十年的磨难,终于迎来了返还的机会,但是十年的艰辛并未磨去他的锐气,回京后他写下了


著名的诗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玄都观中灿烂的千树桃花比喻朝廷中红极一时的当朝权贵,“尽是刘郎去后栽”充满了讽刺,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意味,更表现了他不畏权贵的风骨之气。

三、豁达、乐观的品质

遭受贬谪的文人,他们的人格中流露出的首先是凄怨的忧伤。在困境中能保持豪迈达观、积极向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比如和刘禹锡并称的柳宗元,史书说柳宗元是一个性格执着激切的人,简而言之就是褊狭、想不开,47岁死在寓所和性格有极大关系。刘禹锡在“巴山楚水凄凉地”被弃置了二十三年之久,为什么却在群星耀眼的中唐诗坛赢得了“诗豪”的称号?因为他在命运沉沦中释放出了生命本质中积极向上、乐观豪迈的品质。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既劝慰自己,也劝慰朋友,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面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应有豁达胸襟。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四、与柳宗元真挚的友情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一对年龄、遭遇都极为相似的朋友,他们一并进士及第,从此相识相知而成莫逆之交。刘禹锡、柳宗元这对少有志向,为了匡扶大唐社稷、救生民于水火之中的朋友,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改革失败后,两人一同被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从此,“刘柳”跌至政治漩涡的深渊,也让两人年轻时的理想一步步走上破灭。元和十年他们一起被召回京,又同时再次被贬。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有记载:刘禹锡与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被起用反而再度遭贬。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贬至柳州,而刘梦得远谪播州时,不禁大哭起来:“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于是,柳宗元立即“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490d27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