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2022-03-19 09:1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两首》,欢迎阅读!
诗经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诗歌演变情况及发展、掌握《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 理解《静女》中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和《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 分析两首诗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4 积累相关字词,会背诵默写两首诗。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现在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是什么呢?同学们最喜欢看的文学体裁是什么?﹙小说﹚,那是不是中国文学中诞生的最早的文学体裁就是小说呢?其实不是的。中国诞生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原始人劳动很辛苦,就发出了“杭唷杭唷”这样的声音,这个声音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种声音而已,但却是最早的文学创作,同时这个声音是有韵律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最原始的最简单形式的诗歌。这个诗歌产生的时候,文字都还没产生。未有文字,早有诗歌。而散文就不行了,它必须依赖于文字,它产生于文字被发明之后。在中国,诗歌不仅仅是最早的文学体裁,而且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体裁,中华上下五千年,存在时间最久的就是诗歌了。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从古到今,许多文人骚客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从而为我们留下许多精彩的篇章。然而,诗歌从最起初的诞生,它是怎么发展演变到今天这种诗歌形式的呢?中国诗歌最繁荣的阶段又是在哪个时期呢?现在我们讲讲中国诗歌的发展演变史。

【诗歌发展历程介绍】 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古典诗歌 近体诗:律诗、绝句

词曲:宋词、元曲 五四为界 现代诗歌 新诗﹙白话自由体诗﹚

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沁园春·雪》﹚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另外,《诗经》还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那么,《诗经》是谁写的呢?写于什么时候呢?写了哪些内容呢?艺术上有什么特征呢?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呢?现在,我们介绍一下《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介绍】 1《诗经》的命名、作者及成书时间 《诗经》原叫《诗》或《诗三百》,共305篇,作者不祥,创作时间也难以一一指出,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之后,才叫做《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还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2《诗经》的编排分类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民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包括15国风,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小雅”“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40篇。

3《诗经》的句式、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八言的各种句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陈述铺陈的意思,也就是指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的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诗经》中还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词汇,这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

【研读《静女》

1、朗读:先全班朗读,教师指出读错的地方并纠正;其次女同学齐读一遍;接着男同学齐读一遍;最后全班朗读。

2、讲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师: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它究竟在说什么? 生:本诗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师:约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姝”是美丽的意思,“俟”是等候的意思,一个美丽的女孩在城楼角等候她的情人。

师:那么他们是第一次见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是通假字,隐藏的意思。女孩儿故意隐藏起来,不让男孩见到,害得男孩在那里着急,抓耳挠腮。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应该是感情很深了,所以女孩才故意躲起来,男孩才那么着急,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应该不会这样子的。②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也可以看出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女孩在放牧的时候会记得采摘一些茅草给男孩,说明在见面之前他们就已经是情人了。

师:对,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而是一对正在热恋中的男女的约会。这首诗描写的约会场景,虽然除了城脚以外,我们感觉不到其他的具体的事物,但青年男女的形象却异常地凸现出来。现在我们就探讨一下静女和这个男子地形象。﹙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女孩美丽﹙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聪明﹙能够想到把自己藏起来,这样就可以看到男孩找不到她时的反应﹚调皮﹙既然约好了见面,又故意藏起来,逗男孩着急﹚,男孩憨厚﹙有点傻傻的,因为女孩藏起来时,他没有想到在附近找找,而是抓脑袋干着急﹚痴情﹙夸奖女孩美丽,珍惜女孩送给他的礼物﹚。

3、赏析艺术手法

师:刚才同学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到了女孩的美丽,那么,诗歌中哪些句子说明女孩美丽?

生:一二小节的开头都提到了,“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师:“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只有一个字不同,这是《诗经》创作上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重章叠句。

师: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主要是在结构上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效果,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在本首诗歌中,这种重章叠句就突出了静女的美。

5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并翻译,另外预习《氓》


【研读《氓》 1 导入语

在《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在《诗经》里,不仅仅有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歌如《静女》,而且有表现在爱情婚姻中男女处于不平等地位的诗歌如《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氓》,看看在那个时代关于爱情婚姻问题的情况如何。

2 整体概知课文

①朗读:教师范读,然后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指正错误之处,最后再全班齐读,此时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是按怎样的线索来写的?﹙诗歌讲了一个女子与一个男子相识相恋结婚到最后被男子遗弃的故事。它是按照“恋爱”“婚变”“决绝”的顺序写的﹚

②划分段落:学生再次朗读,让学生根据“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发展过程划分段落。﹙12 恋爱 35 婚变 6 决绝﹚

3 具体讲解内容

①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二段,然后教师讲解字词、疏通文意,并让学生回答这时女子是怎样一个人﹙遵循礼教,温柔多情﹚,她的感情是怎样的﹙热情、幸福﹚

②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四五段,然后讲解字词、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思考

A三四段开头是不是还在叙事?﹙不是﹚它没有直接进行叙事,而是在写桑树,这叫做什么写法?这些诗句同下文有什么关系?如果删去这些诗句效果怎样?由此可看出这些诗句有着怎样的作用?

叫“兴”的写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起兴,使人从桑叶的润泽联想到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又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让人从桑叶的凋黄陨落联想到女主人公容颜衰老。这样,就借助了桑树由繁茂到凋落的事情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到衰。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诗的韵味和形象感,并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B此时女子形象﹙勤劳、善良﹚ C感情基调﹙怨恨、沉痛﹚

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六段,教师讲解字词、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坚强﹚、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 全班齐读全文,赏析艺术特点 师:《氓》中除了运用比兴手法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加强感情表达的形象性和张力。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氓婚 前与婚后的对比,女主人公与氓的对比。

②师:本诗讲了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相识相恋结婚到被弃的故事,那么,全诗全都是在叙事吗?

全诗融叙事、抒情﹙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议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 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全诗,预习《离骚》 6 板书设计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节﹚ 一二 三四五 ﹙人物形象﹚ 遵循礼教、温柔多情 勤劳、善良 坚强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b77862c281e53a5902ff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