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2)

2023-05-04 21:0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隆中对(2)》,欢迎阅读!
隆中

23、隆中对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次多义,辨析、说出词类活用象。 2.能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 4.总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1、作者简介

见配套练习 2、背景

见配套练习。对,回答,应对。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3、文言积累。

1)给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因屏人( )遂用猖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遂诣亮( )存恤( 帝室之胄( 箪食壶浆( 2)积累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自董卓已来( 4、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研讨第一、二自然段

1、范读课文的,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2、问题探究。

第一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 “时人莫之许”从 面衬托,说明 ;“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 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个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理解。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 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个比喻形象地显示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当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

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

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 访 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 ”埋下伏笔。’

1 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学习研讨第三自然段

1、范读课文的,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2、问题探究。

“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3、概括段意。

学习研讨第四自然段

一、范读课文的,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二、问题探究。 1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7.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8、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中什么?



四、概括段意。

学习研讨第五、六自然段 1、范读课文的。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3、问题探究。

1)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 诸葛亮: 4、写法探究

思考: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出师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水平。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准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介绍文体(见配练)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 朗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并给生字词注音。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作奸犯科: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咨诹善道: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2、古今异义词

卑鄙( 今义为“下流、无耻”) 感激( 今义“衷心感谢”)

痛恨( 今义“深切地憎恨”) ( 今为“鼻涕”)

谨慎( 今义“做事小心”) 所以( 今表结果) 开张( 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布衣( 今义“布做的衣服”) 第二课时 课文研讨 第一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本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第八段 问题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1a75f6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