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小实验中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1

2022-05-10 15:4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科学小实验中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1》,欢迎阅读!
科学,小班,何在,探究,激发



如何在科学小实验中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2016学年第二学期专题小结

科学小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小实验是能引起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佳途径。在小实验中,幼儿不仅玩得开心,还能轻松学会老师所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而且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为使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果内容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幼儿就对它有亲切感,能促使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如:小班科学活动《哇,彩虹糖!,为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我们一是仔细琢磨活动目标,活动意在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二是在活动准备上做了精心调整,改变活动方案上的一些溶解现象不够明显的物体,改成孩子们喜欢而又常见的生活物品——彩虹糖等);三是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改变原来的“老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现象——老师总结”,而是让孩子们先猜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最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发现;四是在提问的设计上做到层层深入,且预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和表达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投入,每一个孩子都兴致高昂地做实验。当孩子们把彩虹糖放入水中,搅拌一会儿,发现彩虹糖不见了,水变色了。这时孩子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物体的溶解现象。为了保护孩子们探索科学小实验的美好情感,我随即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把有颜色的雪花片,我们平时玩的塑料积木放入水中,你们猜会发生什么呢?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的猜想真多,有的说会变大,有的说会变小,有的说会变色……最后,孩子们在亲自的实验中,明白雪花片玩具在水中不会变大,也不会变小,更不会变色,是不溶解在水中的。在整堂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互动得十分和谐,孩子们也玩得开心投入。

二、操作材料趣味化,保证幼儿科学小实验有序地开展

我们的教育应该给每一个体更多的自由,促进每一个体个性的充分发展,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可以保证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有序地开展。而创设科学探索区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为了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变得聪明能干、自信大胆,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水平,尊重幼儿的兴趣喜好,将活动室有意识地划出一个科学探索区,并在这个区域中,根据活动的需要投放不同的材料、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充满着发展和宁静的气氛,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在空间的格局上,既有小型封闭的私秘空



1




间,为孩子们在需要安静与独处的时候,提供安全的港湾;也有被孩子们称为“广场”的开放式空间,让孩子们进行群体性自由交流和集会。在探索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探索的物质环境,同时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和谐的空间里,诱发了孩子们的创造。

三、引导孩子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是让孩子探索、获得、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实践能力得到挖掘的客观条件,而科学小实验活动本身就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每一个活动中,我总是让幼儿大胆去探索,从不对孩子们说“不对”“不行”之类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尝试操作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在《好玩的纸屑》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塑料棒、吸管、小木棍、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小纸削等材料,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谁能让小纸屑跳舞;怎样让小纸屑跳,去探索、去尝试。活动中孩子们有的互相模仿,将毛皮和塑料棒摩擦,塑料棒能让小纸屑跳舞;而同样也有孩子不局限于老师提供的材料,通过探索他们发现,塑料棒和头发摩擦,塑料棒也能让小纸屑跳舞;又如孩子探索发现毛皮和小木棍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屑跳舞等等,而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一名支持者、旁观者和参与者,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不主动去帮助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通过思考与探索,终于发现塑料棒、吸管和毛皮、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塑料棒、吸管能让小纸屑跳舞;塑料棒、吸管和棉布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屑跳舞;小木棍和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小木棍都不能让小纸屑跳舞;更有部分小朋友发现,不用任何老师提供的材料,直接用手和衣服摩擦,手也能让小纸屑跳舞,手还能让头发跳舞。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玩着摩擦起电的游戏,都特别的开心。诱导孩子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不仅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科学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中心、主体,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给予孩子鼓励、鞭策、引导,为孩子的探索开创条件、提供帮助,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我还注重让孩子自己讲述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给予尝试和支持。在实验活动中,我不让幼儿按照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新见、新想,无拘无束地表达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在《颜色变变变》活动中,让孩子对颜色的变化进行猜想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猜测,在眼睛看的观察过程中认为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黄色、黑色等;红色和黄色会变成紫色、粉色、橙色等等;而蓝色和黄色可能会变成淡绿色、玫红色等。接下来通过实验确定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紫色,红色和黄色会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通过让幼儿猜一猜、试一试,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约束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敢于实践,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家园合作经常化,共同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2




家庭温馨愉快的氛围,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期望、投入、个别化的教育,都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的有利因素。但由于一些家长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加上科学素质不高,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优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扬长处,克服缺点,把家庭建设为实施幼儿科学素质教育的阵地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如在科学小实验《好玩的纸屑》中,我们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玩,并做好观察记录——先用水彩笔、牙刷柄、铅笔等直接去碰纸屑,看纸屑有无反应?再用以上材料在头发、衣服、鞋子上擦几下,再去碰纸屑,看纸屑有何反应?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不同材料经过摩擦都能让纸屑跳舞。这是因为摩擦产生静电的作用。孩子们在用多种材料探索时,兴趣较浓,都能专心于自己的实验。在记录中幼儿与家长分享实验的发现,在巩固正确科学经验的同时,幼儿学会了去发现、纠正片面甚至错误的经验。幼儿在和家长的共同记录中获得多元智力的发展,也给教师提供了关于幼儿发展的信息,促进了课程本身的发展和家长一起记录让幼儿积累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记录。

科学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兴趣,是培养探索型人材的有效途径之一。

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我们将在今后的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幼儿科学教育的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0176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9a93c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